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呂梁精神”為使命,將厚重的歷史底蘊轉化為推動老區振興的強勁動力。這座承載著革命先輩浴血榮光的精神地標,正通過一系列創新實踐,讓紅色血脈在新時代煥發勃勃生機。
該館從環境品質提升入手,開展全方位改造工程。在綠化整治中,精心規劃種植200余平方米花草樹木,打造四季常青、錯落有致的生態景觀;組織專業團隊清理500余米排洪水渠,疏通老區“毛細血管”,消除汛期隱患。秉持“修舊如舊”原則,對賀龍舊居、晉綏軍區司令部等12處革命舊址進行保護性修繕,通過傳統工藝復原青磚灰瓦、雕花門窗,讓歷史建筑重展當年風貌。同時完成全館電力系統升級改造,更換老化線路3000余米,并邀請專業安保機構對30余名保安進行應急處置、消防技能培訓,實現全員持證上崗。為提升游客體驗,新增智能導覽屏、母嬰室、無障礙通道等便民設施,用細節服務傳遞人文關懷。
在深挖紅色文化內涵方面,該館與呂梁學院聯合舉辦“晉綏抗戰歷史與呂梁精神”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20余位黨史專家開展專題研討,形成15篇高質量研究成果。精心制作《烽火呂梁——晉綏抗戰歷史》專題流動版面,通過300余幅珍貴歷史照片和文獻資料,生動再現晉綏軍民浴血抗戰的壯闊畫卷。組建“老中青”三代解說員梯隊,開展“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情景式解說培訓”等活動,讓“呂梁精神”從歷史課本走向群眾心間。
如今,煥然一新的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已成為全國紅色旅游熱門目的地。每逢節假日,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紛至沓來,該館日均接待量突破3000人次。紅色旅游的火爆帶動了當地農特產品銷售和服務業發展:蔡家崖村的鮮杏被游客搶購一空,特色小吃攤“蔡家崖老白啦叨叨”日均增收超千元,小米、紅豆等小雜糧通過“紅色旅游+電商”模式銷往全國,周邊農家樂、民宿入住率提升60%以上。央視《新聞直播間》、山西衛視《走進老區》等欄目先后進行專題報道,讓興縣傳承紅色基因、推進鄉村振興的奮進故事傳遍大江南北。(楊小麗)
來源:呂梁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