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臨沂7月21日電(王采怡 李欣)在臨沂市沂南縣紅嫂家鄉旅游區,沉浸式小戲《乳汁救傷員》正在上演。演出中,當扮演明德英的演員再現用乳汁救治傷員的場景時,臺下觀眾深受觸動。
“老師之前在課堂上講過紅嫂的故事,今天看了演出,更真切地體會到她們當時的不易。”來自沂南縣蒲汪鎮大王莊中心小學四年級的趙越超說,紅嫂把糧食留給傷員、自己挨餓的情節,讓他很受震撼。同校的張冉也表示,看到演員穿著帶補丁的衣服、為傷員奔波的樣子,理解了課本中“軍民情深”的內涵。
據了解,戰爭時期,沂蒙婦女共做軍鞋315萬雙左右,動員民眾參軍參戰約20萬人,救護病員約6萬人。在沂南縣沂蒙紅嫂紀念館,明德英、王換于等上百位沂蒙婦女的事跡被系統展示。她們的故事并非個例,而是當時千千萬萬沂蒙女性的縮影。
沂蒙紅嫂紀念館里記錄的沂蒙女性。王采怡 攝
紅色小戲是沂蒙地區傳承紅色歷史的重要創新方式。目前,沂蒙紅嫂紀念館旁的紅嫂家鄉旅游區內,除《乳汁救傷員》外,還有多部小戲小劇循環上演。在景區內,游客除了看劇,還可以參與編草鞋、縫軍衣等體驗活動,品嘗“紅嫂餅”“擁軍粥”等特色食品,沉浸式回歸歷史,感受沂蒙精神。
“金維三這個角色,彰顯了抗戰時期的民族團結力量。”在沉浸式短劇《金維三》中飾演主角的丁相峰介紹,金維三是真實的回族抗日戰士,出生于沂南縣貧苦回民家庭,自幼習武,槍法精湛。“他不僅是神槍手,更團結各族同胞抗敵。劇中他聯合漢族、滿族等民兵設伏擊退日軍,還喬裝打扮潛入敵占區獲取情報。”
丁相峰說,每次演到這些情節,他都能感受到先輩們共御外敵的決心。“這正是各民族團結奮斗的寫照,是沂蒙精神在統戰方面的生動詮釋。”
穿過青磚鋪就的廊道,走進四周堆滿書籍的房間,燈光漸暗,游客三三兩兩盤腿而坐,一場大戲即將開幕。在沂南縣孫祖鎮東高莊村抗大一分校沂蒙文獻體驗館,沉浸式劇目《東高莊——一個山村的中國敘事》同樣吸引著眾多參觀者。該劇以1940年抗大一分校學員進駐東高莊村為背景,通過古今兩個時空的轉換,再現了村民與學員共渡難關的歷史。
該劇“館長”扮演者李榮明表示,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沉浸式呈現,讓觀眾感受到當時軍民“生死與共”的氛圍。“很多觀眾看完后說,聽到《跟著共產黨走》的旋律響起,就想起了先輩們的付出,這正是我們想傳遞的。”
沉浸式劇目《東高莊——一個山村的中國敘事》演出現場。王采怡 攝
據了解,臨沂市還舉辦2025年群眾性小戲小劇創演海選大賽,推出小戲小劇線上展播,進一步擦亮“群眾演給群眾看、群眾文化群眾辦”小戲小劇創演品牌,讓更多人看到沂蒙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創新活力。
如今,沂蒙老區的面貌已發生巨大變化。高鐵、高速公路取代了當年的小推車,煎餅、板栗、小米等農產品通過電商銷往各地,商貿物流、新材料等產業也在此扎根發展。電商達人牛慶花將大山里的水果銷往中國各地,返鄉創業的李廣閱讓萬畝荒山變綠……“新紅嫂”們用新方式延續著沂蒙精神,帶領當地民眾增收致富。(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