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萬元辛苦錢破產企業竟稱“沒錢付”
2018年春天,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白良鎮、羅城鎮等地的20余戶農業種植戶與江西金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簽訂訂單農業合同,滿懷希望地在2000多畝土地上種下有機毛豆。七年后企業破產資產拍賣獲5000萬元,種植戶們300多萬元的豆款卻分文未得,一場關于債權優先級的爭議持續發酵。
訂單農業成空:300萬元豆款困在破產程序中
“2018年我們和某源公司簽了合同,他們提供種子和技術,我們負責種,說好收購后9月付一半款,年底結清。”種植戶代表黃女士指著泛黃的合同復印件回憶,合同中明確約定有機毛豆一級品收購價3.3元/公斤,僅他一人的采收記錄就顯示應結算28.5萬元,自2018年到期未付后,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估算,歷經7年,本息合計實際欠款為30.58萬元。類似的欠條涉及20余戶種植戶,按照單畝產量700公斤、2000多畝土地計算,累計產量達1000多噸,按合同價3.3元/公斤計算,累計債權超300萬元。這些由企業蓋章的欠條,如今成了種植戶手中難以兌現的“白條”。
根據種植戶提供的《基地種植收購合同》,甲方某源公司需在收購結束后于2018年9月1日前支付50%貨款,年底結清尾款。但2018年7月毛豆采收后,企業以“破產清算”為由拒絕付款。“豆子剛加工完賣掉,公司就宣布破產了。” 種植戶們無奈地說道。
七年討債路:從“騰訊重組”承諾到5000萬元拍賣款的分配爭議
“這七年我們跑爛了鞋底,公司老總每次都說‘正在和騰訊洽談重組’‘拍賣完就給錢’。”種植戶巫先生手機里保存著2021年5月的討款報告,他們曾絕望地寫下:“欠的工資、田租、農資錢天天有人催,我們怕做出極端行為。”2023年,企業資產拍賣成功的消息傳來,他們等來的依然是“無錢可付”的答復。
據知情人士透露,江西某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破產清算資產拍賣金額達5000余萬元,但債權申報清單中,種植戶們的毛豆款被列為普通債權。“我們的毛豆是直接供應給公司加工的,屬于農產品收購款,應該優先償還。”種植戶們拿出《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相關條款,指出農產品收購者應當及時支付收購款,不得拖欠。而根據《企業破產法》,破產財產在優先清償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后,應先支付職工的工資、醫療費等,種植戶們認為,他們的農產品收購款性質類似“農民勞動報酬”,應享有同等優先權。
法律與民生的交鋒:政府介入核查債權性質
“我們查了公司財務報告,2018年毛豆加工款確實進了公司賬戶,但破產時卻說沒錢支付我們的欠款。”種植戶們表示,現在的核心訴求是將這筆毛豆款認定為特殊債權,以保障他們能順利收回這筆血汗錢。他們強調,若訴求未解決將申請法律復議,“我們只想拿回自己的血汗錢,這是農民的命根子。”
“這些毛豆是我們全家的心血,每畝地投入一千多元,現在血本無歸。”站在曾經的毛豆基地旁,敖先生望著荒蕪的土地長嘆。這場爭議不僅關乎1000多噸毛豆的300多萬元債務,更牽扯20余戶家庭的生計。如何界定農產品收購款的債權屬性,如何在企業破產清算中保障農民權益,正成為檢驗地方治理中“民生權重”的關鍵命題。截至發稿,萬載縣地方尚未對債權優先級作出明確答復,而種植戶們仍在等待一個“勞有所得”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