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孩子,你爺爺失蹤了40年了,你一定要替我找到他!這是我唯一的心愿。”
這位老人叫陳三發,她臨終前的遺愿就是希望孫子連光榮可以找到失蹤40年的丈夫連德生。
在此后的幾十年間,連光榮一直謹記奶奶的話,始終在尋找爺爺。
這一找就是近40年,直到2009年的一天連光榮上網時,偶然發現了爺爺的蹤跡。
那么這些年連德生都去哪里了?為何消失了78年?他又經歷了什么?
一、苦等一生
在1969年盛夏的一天,連光榮的奶奶陳三發已經奄奄一息之際。她把孫子連光榮叫到床前,叮囑他一定要找到爺爺連光榮!
連光榮是連德生與陳三發的孫子,從連光榮記事起,他就常常聽奶奶念叨爺爺、和她說爺爺的故事。
據奶奶回憶,她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認識了在上海英商電車公司做售票員的爺爺。
相處間,兩人志趣相投、慢慢暗生情愫,后來順理成章地步入婚姻的殿堂。
雖然連德生的家庭并不富裕,但是他認真上進。對待工作勤勤懇懇、對待妻女都是照顧有加。
即使日子過得很貧苦,但是奶奶說那是她這一輩子最幸福的時光。
他們一共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幸福的日子就這樣進行著,但是很快陳三發就發現了不對之處。
她漸漸發現丈夫開始不像普通員工那樣準時準點的下班了,他開始變得行蹤飄忽不定。有的時候甚至還會消失一段時間。
這個變化讓奶奶開始心慌,但是面對奶奶的詢問他總是搪塞帶過,要不就是含糊其辭。
并且在1927年之時,丈夫忽然告知她意外得到了前往蘇聯學習的機會。
但是根據陳三發的了解,丈夫家境貧寒,自小與母親相依為命。對于他們這樣的家庭來說,前往蘇聯學習簡直是天方夜譚。
再結合丈夫難以捉摸的行蹤,陳三發意識到,丈夫的身份肯定不簡單。
后來經過陳三發的苦苦追尋之下,連德生終于松口,他告訴妻子他是一名中共地下黨員。
知道了丈夫是在為國家做事,陳三發決定替丈夫死守這個秘密,在身后默默支持丈夫。
但是在1931年4月的一天,連德生再次離家。這次竟然消失了足足半年之久。
陳三發在家每日都提心吊膽的,因為這時正值“四一二事件”。國民政府開始在上海大肆抓捕我黨人員。
整個上海彌漫著緊張的氣氛。
但是好在這一年的年底,陳三發收到了丈夫的家書。這也讓陳三發高懸著的心落下。
但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在這一封家書之后,連德生好似人間蒸發了一樣,再也沒有了蹤跡。
當時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由于戰亂上海淪陷,奶奶沒有辦法在上海繼續等待爺爺歸家。
只能帶著三個孩子離開上海。
在全國局勢混亂的情況之下,奶奶不得不肩負起養育3個孩子的重任。但是她一直沒有放棄過尋找丈夫。
她一邊帶著孩子一邊到處尋找丈夫的下落。
奶奶將三個子女都教育的十分優秀,他們都走了革命的道路。
連光榮的父親連信保,在解放戰爭時期曾經給陳老總當過司機。后來還加入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前往朝鮮參與了抗美援朝戰爭。
當時鄰居見奶奶一個人帶孩子辛苦,曾經多次讓奶奶重新改嫁,但是奶奶始終相信爺爺會回去。
這一等就是一輩子,直到奶奶永遠地離開了人世,她都沒有打聽到爺爺的下落。
這個艱巨的任務就交到了連光榮的身上。
二、艱難的尋找之路
可是當時那個年代,交通不發達、信息閉塞。再加上什么都沒有,僅憑著奶奶所說的事跡尋人,相當于大海撈針。
但是想到這是奶奶臨終前最后的愿望,無論多艱難連光榮也要試試。
他曾經多次給政府相關部門致信,詢問是否有連德生此人。但是回信只有“查無此人”這四個大字。
后來由于種種原因,這件事情被耽擱了下來。當時的連光榮也是一家的頂梁柱,要肩負起養家糊口的重任。
再加上幾番去信無果后,就這樣拖了下去。但是連光榮始終沒有放棄。
直到后來他退休后,無事可做他就又把這件事情提上日程。
但是21世紀的中國,互聯網已經發展了起來,現在信息越來越便捷。找人也方便了許多。
于是連光榮偶然想到,他是不是可以用互聯網找爺爺。
說干就干,連光榮開始學習電腦的操作,借助網絡尋找爺爺的蹤跡。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發現了線索。
在一本名叫《全能衛士》的書中,他發現了一名上海英商電車售票員,與爺爺的經歷很是相符,并且姓名也相似。
爺爺叫連德生,書中叫連德勝。
這讓連光榮很快聯想到,在抗戰時期會有好多化名的現象。
于是他便用連德勝在抗戰英烈紀念網站進行搜索,果然發現了爺爺的遺照。
里面講述了連德勝在1935年被國民黨殘忍殺害。他們立刻前往江西找到黨史辦,進行查證。
從他們口中得知他們所見的烈士連德勝,就是他們的爺爺連德生!
三、英勇就義
連德生出生于1893年浙江的一個貧苦家庭中,早年跟隨母親在上海漂泊,依靠打零工維持生計。
1925年,32歲的連德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一名地下黨員。就是在這時被妻子陳三發察覺開始不愛回家。
之后“四一二事件”發生,當時組織上經過討論決定派連德生前去蘇聯學習。他于次年回國之后就擔任保衛科副科長。
由于國民黨掌握了我黨的相關情報、為此導致了我黨人員犧牲慘烈。總結經驗教訓,我黨決定成立屬于自己的地下情報組織。
中央給的任務是:收集敵方情報,營救我黨被捕人員。
在1934年,我軍被迫長征,但是為了守衛來之不易的成果,同時為了保護一些無法進行長征的老弱病殘。
經過討論決定派人留守蘇中地區,連德生也在其中。
之后連德生為了守衛我黨蘇中地區的革命根據地。在與敵軍進行搏斗期間,連德生不幸受傷被捕。
面對敵人的嚴刑逼供,連德生始終沒有透露出有關于我黨的一個字。
于是在1935年3月21日這一天,英勇就義,年僅42歲。
結語
在當時的那個時局動蕩、混亂不堪的中國,還有很多無數像連德生這樣的無名英雄。
他們為了黨為了國家而付出了自己鮮活的生命,為了中國這個大家,舍棄了自己的小家。
他們的英雄事跡永遠值得我們銘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