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開始,他就表達了想要訪華的訴求,當時還有個就任后“百日訪華”的計劃,但直到現在他的這一愿望都沒達成。
而且在這幾個月里為了達成這一目標,他還時不時做出一些讓步,仿佛在向華表示“看,我訪華的誠意滿滿”,然而每每都是一邊妥協,一邊加緊,玩說一套做一套的把戲。
這最近又開始當著鏡頭對中方大放贊美之詞,還表達了一波感謝,但這次中方對特朗普的示好會接受嗎?
一場“反?!钡母兄x秀
2025年7月16日,特朗普在白宮簽署《遏制芬太尼法案》時,突然轉向鏡頭,罕見公開稱贊中國“中美在芬太尼問題上保持溝通”還說“我認為中國一直在幫助我們”此言一出,全場嘩然。
要知道,僅數月前,他剛以“芬太尼責任”為由,對中國商品加征超100%關稅,甚至宣稱“中國需賠償數十億美元”,如今畫風突變,美媒直呼此為“上任以來對華最溫和表態”。
更耐人尋味的是,特朗普一邊“感謝中國”,一邊卻將矛頭對準150個中小國家,威脅對它們加征10%-15%關稅,唯獨對中國“放低身段”。
這種“差別對待”背后,藏著他急不可耐的目標,推動訪華行程,達成所謂“大交易”,事實上,從年初起,特朗普已多次喊話想要訪華,甚至放風要帶庫克、黃仁勛等數十名CEO組團來華“談生意”,卻始終未獲中方正式邀請。
示好的背后
但以特朗普一貫的態度,這次的“感謝”實際也是算計,畢竟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比誰都清楚所有動作皆服務于利益,其對華態度軟化有三重動機。
首先是國內經濟現實的逼迫,美國通脹高企、稀土儲備僅夠支撐兩個月,軍工與新能源產業嚴重依賴中國供應鏈,英偉達已頂著壓力恢復對華芯片出口,特斯拉等企業更因中國市場營收占比超20%集體游說白宮,若繼續強硬,恐怕美國企業先撐不住。
其次是為了他個人政治豪賭需求,特朗普支持率跌至53%的歷史低點,急需外交突破提振選情,況且2017年訪華后其民調回升的“成功經驗”,讓他認定“中國行程=政治加分”。
還有一個讓他感到受挫的是各國的表現,歐盟反制關稅、東盟聯合中日韓發表共同聲明、印度突然對美加稅,各國因中國“硬剛美國”的示范效應拒絕妥協,特朗普急需對華破局,換取他國屈服。
中方冷靜回應
面對特朗普的“感謝秀”,中方反應冷靜且犀利,在關于芬太尼問題上外交部發言人林劍直言“芬太尼是美國自身問題,責任在美方,加征關稅沖擊兩國禁毒合作,損害中方利益”。
至于特朗普的訪華希望,中方明確表示認同“一個中國”原則是前提也是底線,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更是再三強調中美互動需遵循“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
與其聽特朗普喊口號中方更愿意看到的是特朗普的行動,即便特朗普解除C919發動機禁令、放寬芯片出口,中方仍堅持“美方須先落實承諾”,尤其對關稅問題,假讓步真遏制的套路,暴露了美國打壓中國的野心。
而且特朗普的訪華計劃還卡在一個“人”的問題,國務卿魯比奧因個人惡劣言行,自2020年被中國制裁至今,依法不得入境,若特朗普專機落地北京,魯比奧只能滯留境外“遠程參會”,堪稱美國對華“既要打壓又要合作”戰略混亂的絕妙諷刺。
特朗普的“變臉”像一場精心編排的交易,想用幾句客套話和局部讓步,換取中方打開訪華大門,進而撬動全球僵局,但中方早已看透,真正的誠意不在言語,而在行動。
在關稅上美方至今保留首輪加稅額度,妄圖“留一手”遏制中國,科技上還不放棄圍堵的心思,黃仁勛前腳訪華,后腳美國會就叫囂“封殺華為全球芯片”,這些矛盾讓特朗普的“感謝”顯得蒼白。
中美關系從不是特朗普一個人的秀場,中國的大門也只為真正踐行平等的伙伴敞開,只不過特朗普與中方打交道這么久了,還是揣著明白裝糊涂,殊不知若美方還是繼續玩言行不一的老把戲,“希望訪華”永遠只是空中樓閣。
參考資料
美媒:為了能和中方對話并達成貿易協議,特朗普已經開始軟化對華語調 觀察者網2025-7-17
提起芬太尼,特朗普又改口:中國幫了大忙 觀察者網2025-7-1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