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籃在亞洲杯上以101-66大勝韓國,拿下季軍,這場“收官戰多少算給球迷留了點面子,問題是,幾乎沒人會因為這場勝利而忘了半決賽那場對日本的翻車,畢竟,作為頭號奪冠熱門,結果不是冠軍,輿論和球迷心里多多少少都咽不下這口氣——中國隊到底怎么了,輸球的鍋到底算誰的,這次亞洲杯的結局是不是意味著一輪“大換血真的要來了
先說結論,這屆中國女籃,確實到了不得不變的節點,巴黎奧運會的慘敗還歷歷在目,這次亞洲杯又一頭撞在日本隊身上,外界對這批主力已經有了不小的質疑,宮魯鳴上任后的首秀沒能帶隊問鼎,反而讓“換代話題直接沖上熱搜,別的不說,光看這12人大名單,楊力維、黃思靜、潘臻琦幾個老將,年齡和狀態已經不在巔峰,連場上的節奏都肉眼可見跟不上,主力陣容該不該重組,誰能留下、誰要離開,場內場外都在等一個答案
說實話,這場半決賽的“爆冷,不是純意外,回頭看小組賽,中國隊一路順風順水,氣勢拿捏得死死的,可一到關鍵戰,面對日本隊的高壓防守和節奏變化,全隊突然短路,進攻打得零碎,防守被對手打穿,幾位老將體能和反應都掉鏈子,特別是潘臻琦直接被棄用,楊力維和黃思靜也只是“刷了上場時間,貢獻卻平平,結果一場沒拿下,多少有點“自信過頭踩了雷的味道,說句不好聽的,這就是驕兵必敗的現場版
問題來了,這批主力球員還能撐到2028年奧運會嗎,答案其實大家心里都有數,現實點講,1995年、1996年出生的那批人,明面上還沒到“退役年齡,但在競技體育里,尤其是女籃這樣的高對抗項目,年齡就是最大的敵人,眼下宮魯鳴也說了,要加速更新換代,補充新鮮血液,等不到下一屆大賽再慢慢磨合,誰狀態下滑就得有人頂上,留給這批老將的國家隊時間,真的不多了
再看中生代和新生代球員,韓旭是全隊內線的定海神針,這點沒人質疑,尺寸、技術、經驗都在線,留隊是板上釘釘,翟若云這次亞洲杯大器晚成,攻防兩端都穩得住,絕對是鋒線新寵,至于張茹、賈賽琪,表現不算出彩,未來國家隊席位懸了,新人里楊舒予、張子宇、羅欣域三人,位置和能力都能“攪局,成長速度快,留隊沒懸念,唯一糾結的是李緣,畢竟當了7年國手,既是“老人又不是絕對主力,能否留下還真不好說,畢竟后衛線的競爭太激烈了
其實很多球迷都發現,這屆中國女籃最大的問題不是單場輸球,而是整體氣質和競技狀態,半決賽前的“必勝心態,和場上真正的執行力嚴重脫節,團隊配合變形,個人能力也沒能強勢救場,對比日本隊的苦練和準備,結果就是被對手“拿捏得明明白白,場外輿論也沒閑著,一邊喊著“該換人了,一邊又怕換血太狠影響戰斗力,這種“對噴其實反映了中國女籃的尷尬處境——既要成績,也得培養新人,平衡點到底在哪,沒人能給出標準答案
數據不會說謊,半決賽幾位老將數據全面下滑,體能、對抗、應變都慢了一拍,和日本隊那些“小快靈一比,高下立判,球迷一看就明白,這不是教練戰術或者臨場調整能徹底解決的事,硬實力在那擺著,誰都別裝看不見,這種時候,更新換代幾乎成了唯一選項,老將感情上舍不得,現實里卻沒得選
其實,陣容重塑并不意味著一刀切“擺爛,而是要用合理的方式把新老交替做順,像王思雨,雖然同齡,但打法和張子宇兼容,是后場唯一能穩定喂球的點,宮魯鳴恐怕也不敢輕易動她的位置,韓旭、翟若云這樣的中生代,是新陣容的脊梁,張子宇、楊舒予、羅欣域這些新星,是未來的希望,剩下的,就是讓他們盡快在大賽中磨合成長,別再等到臨場才“臨時抱佛腳
這一波大換血,怎么看都像是中國女籃下一步自救的關鍵,楊力維、黃思靜、潘臻琦、張茹、李緣、賈賽琪,這6個人大概率要和國家隊說再見,特別是三位老將,這屆亞洲杯八成就是她們的“謝幕戰,球迷當然不舍,但競技體育就是這樣,誰狀態掉了,誰就得讓位,沒什么情懷可講
回到開頭的問題,中國女籃這次陣痛,會不會帶來新的希望,答案其實已經寫在賽場上,更新換代是陣痛,也是機會,關鍵看教練組和年輕球員能不能頂住壓力,真正扛起中國女籃的大旗,未來三年,留給她們的時間不多,球迷的耐心也有限,任何擺爛和原地踏步,都會被放大成爭議,但只要能打出拼勁和新氣象,哪怕短期陣痛,大家依然會點贊回懟那些純噴子的
總之,這屆亞洲杯雖然丟了冠軍,但也敲響了隊伍更新的警鐘,陣容洗牌進度條已經拉滿,期待新一批女籃姑娘能帶來更多驚喜,也希望老將們都能體面告別,畢竟,競技場上,時間不會等任何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