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父母最大的驕傲,是同事眼中的超級暖男;他是特警隊伍里耀眼的雄鷹,是辦案隊里的機智神探;他是舍生忘死的無畏英雄,用生命踐行了人民警察的光榮誓言。
他就是南京市公安局雨花臺分局板橋派出所一級警員謝雨豐,7月11日被江蘇省人民政府追授為烈士。
今年1月20日,正值一年中最冷的大寒節氣。凌晨時分,謝雨豐為施救落水群眾不幸犧牲,為公安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縱身一躍,以血肉之軀鑄就精神豐碑
時間倒轉回1月19日,當天謝雨豐值班,負責夜間警情處置。
午夜一過,連續來了三個警:摩托車后視鏡受損、游戲賬號被騙、代駕司機和顧客吵架……此時,距謝雨豐來到板橋派出所報到剛滿150天,他從一名優秀的特警隊員迅速轉換角色,成了一名派出所的辦案民警,看監控、做筆錄、調解矛盾,一一處理妥當。
20日凌晨1時20分,綜合指揮室派警,事發地點在轄區板橋河河堤旁。辦公區監控拍下了謝雨豐大跨步奔向警車的背影,他肩頭的執法記錄儀在黑夜中閃閃發亮。
板橋河位于寧蕪高速下方,距派出所約2公里,警車疾馳趕到附近。因地形原因,謝雨豐和同事不得不將車停在路邊,跑過一條結霜的泥地、一道下行樓梯、一段長堤,很快他們找到了報警人。當時戶外氣溫極低,僅1℃左右,謝雨豐頂著寒風耐心勸解了報警人近30分鐘。
2時7分,報警人表示接受警方勸導,不再采取極端行動。事情化解順利,他們準備帶其回所開展后續工作。謝雨豐像往常一樣警覺,主動走在近河的一側。行進途中,報警人接到一通電話,情緒再度激動起來,翻身墜入河中!“快拿救生圈!”謝雨豐大聲向同事喊道,并迅速沖向河堤。
“救命……”落水男子雙臂不停地拍打河水,時浮時沉,驚恐呼救;見手邊沒有可用的救援工具,謝雨豐迅疾地翻越高約1.5米的河堤護欄,雙手死死扒住底端石座,整個身體懸空探向河面,試圖用自己的身子搭起一座“生命之梯”。然而,距離落水者仍有差距!
板橋河這一段鄰近水庫,矗立著多根石柱,水面開闊、水流湍急、看不到底,且護欄與水面間沒有緩坡。千鈞一發之際,謝雨豐沒有猶豫,縱身一躍,跳入了冰冷刺骨的河水中……
“抓住我!抓住我!”執法記錄儀最后記錄下他拼盡全力的呼喊聲。
幾分鐘后,接到消息的消防救援人員、醫護人員以及派出所同事們火速趕到板橋河展開搜救。
當天值班警長賈陽最快趕到現場,和6位消防員一起將謝雨豐從河水中救援上岸。
“我看著小謝躺在那里,臉很蒼白,警服全都濕透了,我拼命喊他,小謝、小謝,快醒醒!……但聽不到小謝的回應。”賈陽告訴記者,當時那張還微露稚氣的臉,如同睡熟了一般。“我無法相信,晚上還好好的,人怎么就這么走了,就是到今天,我也無法接受小謝就這么走了,永遠地不會再回來了……”講到這里,這位內斂的中年警察泣不成聲。
那幾天,微信朋友圈里,江蘇公安的戰友們,無論是認識他還是不認識他的人,都在默默轉發著一幅書法:“見警管事創平安,責任擔當鑄忠誠。”這是謝雨豐在江蘇警官學院就讀期間揮筆寫就的,字里行間洋溢著一名年輕警察的自豪與使命感。而他真的用自己的生命踐行了當年的諾言。
他做到了,年輕的烈士終以生命赴使命,用熱血鑄警魂。
勇敢的心里,有一團燃燒著的火
“是一個特別好、特別好的孩子……”得知謝雨豐犧牲的消息后,二級英模、特警支隊龍虎突擊大隊大隊長劉傳佳心痛難平。
自警校畢業,經過3個月高強度集訓,謝雨豐被選入龍虎突擊大隊——南京公安“王牌”戰隊。“小謝身體素質不算特別拔尖,但這小子有拼勁兒”,劉傳佳回憶道,“見過他訓練就能看出來。”
這股“勁兒”,謝雨豐自己曾這樣說過:“既然到這里了,就要爭做尖兵中的尖兵!”
在突擊隊的一年多時間里,謝雨豐基本上每天都保持極高強度的訓練,常常主動加練。以高空(直升機)索降為例,他從小恐高,但“隊友都能做,我也一定做得來,而且要做得更好!”無數次登高練習,那雙布滿老繭和血痕的手,正是他一次次克服恐懼、絕不后退的印記。
憑著這股拼勁兒,謝雨豐的訓練成績穩步提升,尤其在射擊科目上領先,被作為突擊手進行重點培養。2024年備戰全國特警挑戰賽,他付出了極其艱苦的努力,上千遍地反復練習各類技術動作,在一次次重復中摳細節、補短板,渾身是傷、咬牙不放,成功躋身全省公安機關百名特警“尖兵”集訓隊。
集訓隊中,因技術全面,謝雨豐擔當手槍保障組一號,訓練之余,還負責數據分析。“每天早上取槍、領彈,晚上槍彈復位、槍支檢查……小謝總是第一個到訓練場、最后一個走。”副大隊長吳志平告訴記者,“在技術保障上,他鉆研出一套算法,能夠精準指出隊友不同動作對命中率的影響,每個訓練周期都能拿出很翔實的數據表。”當年挑戰賽中手槍科目的優秀成績,離不開這位出色的“助教”。
敢拼善贏,勇敢無畏,是謝雨豐在特警階段就顯露出的優秀底色。那年夏天,大隊接到指令:配合完成一起流竄鄉間賭檔的抓捕任務。抓捕之難,在于嫌疑人藏匿深山、暗哨眾多、頻繁轉移。作為“前哨”偵查員,謝雨豐每天凌晨在山間操作無人機開展隱蔽偵查,用半個月時間繪制完成精準的抓捕路線圖。
收網當天,謝雨豐在突進路線中,見疑不放、及時行動,憑借對周邊地形的熟悉,迅速抓獲2名藏匿在蘆葦蕩里的嫌疑人,追回10余萬元贓款和數套賭博工具,為大案順利偵辦固定住重要證據。后該案獲評全國“清風2023”專項行動十大典型案例。
在龍虎突擊隊,謝雨豐被戰友們親切地稱呼為“大豐”——隊伍里用“大”來稱呼一個人,代表著對他人品與實力的雙重敬佩。
“我非常想告訴你,大豐是一個非常無私、心里總是想著別人的人。”特警隊戰友童舟含淚說道。在戰友記憶中,謝雨豐很樂于分享,有忙必幫,有需要就挺身而出;臨下所前,還特地將全新的特警服和警靴收拾齊整、留在了大隊,“他想留給新來的兄弟”。
大隊文化墻上,還留有數張謝雨豐的照片。那張集體登山合影中,他站在后排、雙臂舉起,眼睛格外明亮。
做一粒種子,把根扎進群眾的急難愁盼里
半年來,板橋派出所的同事們每每開車路過出事的那條河畔,都會不自覺地慢下來。“一瞬間,就會想起小謝,心就揪一下……”副所長王創奇話音未落,眼眶已紅。
2024年8月,謝雨豐主動請纓、投身一線,來到了板橋所。他在所里的時間不算長,卻給每一位共事的戰友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派出所地處城郊,流動人口多、治安環境頗為復雜,日均警情多達50余起。面對千頭萬緒的基層工作,“我年輕,還沒結婚”,謝雨豐主動要求“值雙班”,值班組四天一輪,這意味著他每隔兩天就要值一個班。接處警、辦案子、開展安全宣防……他迅速成長為派出所里的“多面手”。
“小謝做事很會抓重點,他是天生辦案的材料。”賈陽回憶道。在處置一起毆打他人警情中,謝雨豐結合受害人送醫前頭痛、嘔吐等狀態,敏銳推斷其腦出血的可能,這已不是一起普通的治安案件,而是刑事案件。為此他迅速展開偵查工作。為盡快找到逃離現場的嫌疑人,他奮戰近30個小時研判追蹤到其居住小區,在300多個單元樓中選定3個小區居民必經的監控點位,成功抓獲打人男子。
“小謝在工作中是愿意沖在前面的人,還有股子鉆勁兒”,綜合指揮室中隊長魯碩碩說,“派出所主防就需要這樣的人才。”面對一起涉賭警情,謝雨豐依托數據分析、無人機等技能,串并研判同類警情,并繪制易滋生流動賭檔區域圖,主導制定了行動方案。據此,派出所每日安排2組警力在重點時段,對鄉間小路等重點區域進行巡查,有力防治了流動賭檔“暗中滋生”。
采訪中,謝雨豐的師父、案件辦理隊中隊長王亮亮數次落淚。他告訴記者,“若是時間重來,身為警察的小謝一定還會義無反顧地去下水施救!”
在王亮亮看來,小徒弟身上有種清澈和善良,善于共情他人的困境。去年12月,在調解一起矛盾糾紛中,謝雨豐見一方當事人系腿腳不便的困難老人,調解結束后他主動開車將其送回家,臨走時又塞給她200元現金,反復叮囑“有事隨時打我電話”。過幾天,老人專門撥打110表揚“小謝警官”,所里才知道這事。
“小謝就笑笑,說她不容易,后來大家發現,他經常自己掏錢,為來所里的困難群眾買水買飯。”師父說,他總能想著盡力為別人“撐把傘”。
同一間辦公室的民警季慧,向記者還原了事發那天凌晨3點接到消息、趕來時看到的場景:
電腦屏幕還亮著,界面停留在處警平臺的頁面;桌上放著一張案件登記自查表,謝雨豐是這起盜竊案的主辦民警,他在完成事項上逐條用鉛筆打著勾。旁邊是幾摞整理好的卷宗,還有一束半凋的玫瑰,賀卡上寫著“警察節快樂”;椅背上搭著一條毛毯,遇上夜里值班他常在這里囫圇著睡一覺,怕進出宿舍影響別人……
季慧手機上有張謝雨豐在車上吃盒飯的照片,那是為偵辦一起跨省投放賭博機案件,所里第一批警力奔赴湖南郴州執行抓捕任務時拍下的,“其實他那天蹲守也很累,還硬撐著給我們鼓勁。”
記者了解到,出事前兩周,謝雨豐因實戰技能過硬,作為雨花臺分局警情處置小組成員,參與全市公安模擬練兵比武競賽,合力斬獲團體第一名。
“比武當天,小謝還發著燒,最后體能拉練大家不讓他上場,他說,明年要再把體能練一練,爭取拿個單項第一……”隊友長嘆。
天上一顆星星,地上一份思念
謝家在老式居民樓的六樓,家不大,二室一廳,家具都是二十年前的老款式,收拾得很整潔,客廳泛黃的空調“轟隆”作響。
小臥室里,謝雨豐生前的書籍、筆記都被仔細收進了柜子里。床單鋪得平平整整,書桌上沒有一點灰塵,能看出來時常打掃。衣柜中間,疊放著一身警服,上面壓著件黑色的棉衣。“我們老家的規矩,孩子走的時候要穿得暖,他走的那天我就用這件棉衣裹著他……”謝母摩挲著,落淚。
“我和他爸爸誰都想他,誰都不敢提他……”謝母很小聲地說,“知道兒子被評為烈士了,我第一反應是驕傲、自豪,更多的是難過、心疼……”
前幾天,轄區派出所入戶發放反詐宣傳單。她一開門,看到兩個穿警服的高個男生,剎那間眼淚就落下來了。民警忙關切問她:“阿姨,你怎么了?”她的淚太多,已經擦不干了:“我看到這身警服,就想到了我兒子……”
謝雨豐從小就是母親的驕傲,也是父母兩邊家族的驕傲。他懂事早,雖是獨子,卻懂得謙讓弟妹;愛好始終簡單純粹,跑步、搭模型、看書,從不與人在物質上攀比。母親身體不好,他很關心,長長的微信聊天記錄里頻繁出現:“媽媽你今天好點了嗎?”“媽媽你要記得休息”……
出事前,他還在手機備忘錄上記下:“等忙完這陣子,去商場給媽媽添置個冰柜。”他知道,母親想換很久了,只是舍不得。
謝母拿來一沓照片,從襁褓嬰兒,到小小稚童,到挺拔少年,再到身著警服、陽光英氣的好兒郎。每張照片,都有著一段成長故事。母親回憶著,仿佛昨日還在眼前,稚子仍承歡膝下。父親忍不住了,背過身去,抽噎聲很大,在場的所有人都在流淚。
一家三口最后一次相聚,是1月18日周六中午。工作忙,謝雨豐有些日子沒有回家。趁休息,父母跑到板橋來,他忙到將近12點,在單位附近請他倆吃了頓便飯。
“那天,應該9點就能下班,他一定要把手上的事都收尾才肯走。我從小就教他,不管是什么活,都要把任務完成再休息。”謝父回憶。那時,再等一周就過年了,他們滿心期待著抽空回趟臺州老家、過個熱鬧年。
6月3日,是謝雨豐的生日,家人帶上蛋糕到墓地上祭掃。那晚,兒子走后第一次進了母親的夢,還是上中學的樣子,他們在夢里說了會話。
還在老家的98歲的奶奶至今都不知道乖孫已經走了,她有時會拄著拐杖走到村口,坐著等很久。等乖孫從那頭跑過來。
謝雨豐,這個懷著赤子之心的年輕人,在生死瞬間,奮不顧身地一躍,成為我們理解英雄最好的注腳。
通訊員 李穎 張燕秋 實習生蔣婧伊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顧元森
(通訊員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