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寶雞的盛夏時節,熱浪裹挾著黃土的氣息撲面而來,陜西服裝工程學院“健農益行”社會實踐調研團的師生們卻步履堅定。7月2日至7月16日,這支充滿活力的隊伍在指導教師張涵、王梅桂的帶領下深入陜西省寶雞市天王鎮小塬村,展開了為期15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他們以“健康關懷”為犁,深耕于這片土地,將用藥安全宣教、專業義診服務、暖心入戶幫扶與農事助力緊密結合,更致力于探索服務鄉村健康的長效機制,為小塬村的鄉親們送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健康禮包”。
圖為實踐團成員全體合照
一、健康關懷入村戶:義診暖流潤民心
圖為實踐團成員為村民檢查口腔
實踐團在小塬村村委大院在活動期間成了臨時的“健康驛站”。每日清晨,聞訊而來的村民便有序排起了長隊。“健農益行”團的成員們迅速進入角色,依托專業背景,細致地為村民提供系列健康服務。量血壓的攤位前始終人頭攢動。隊員們耐心詢問村民既往病史,認真記錄每一次測量數據,對血壓異常者及時給予個性化的生活建議和就醫提醒。累計為近200位村民提供了血壓篩查服務,初步建立起一份珍貴的鄉村基礎健康檔案。
圖為實踐團成員為村民測量血壓
在團隊指導老師的專業示范與嚴格把關下,隊員們為深受頸肩腰腿痛困擾的村民,特別是常年勞作的老人,精準施灸。艾條溫熱的力量滲入肌理,村民張大爺長期僵硬的肩膀終于松快了些許,連聲感嘆:“這老法子,管用!”隊員們運用所學知識,就常見慢性病管理、日常保健、飲食營養等問題進行通俗易懂的解答,發放精心編制的健康知識手冊,讓科學的健康觀念如涓涓細流,浸潤心田。
圖為實踐團成員為老人艾灸理療
圖為實踐團成員教村民制作香囊
實踐中,隊員們一邊講解藿香、艾葉、陳皮等常用草藥的功效與辨識方法,一邊手把手教村民填充、縫合。一只只承載著防病驅蚊、寧心安神美好寓意的香囊在村民手中誕生,成為傳遞健康祝福的獨特紐帶。
對于行動不便的留守老人,“健農益行”團的服務從未止步于村委大院。隊員們頂著烈日,攜帶便攜式設備,穿梭于鄉間小道,將健康服務精準入戶:在王爺爺家中,隊員們不僅為他測量了血壓、血糖,還仔細檢查了他常吃的幾種藥物,發現存在過期和存放不當的問題,現場指導清理并寫下清晰的用藥提醒貼在墻上。
圖為實踐團成員入戶義診
二、田間地頭踐初心:青春汗水助農興
當了解到村中不少留守老人正為葡萄園套袋、除草等繁重農活而發愁時,“健農益行”團迅速調整計劃,將服務延伸到田間地頭。在村民的指導下,隊員們認真學習葡萄套袋技巧與除草要領,隨即挽起褲腿,躬身投入勞作。
葡萄架下,師生們一絲不茍地為串串青澀的葡萄穿上“防護衣”——專用果袋。套袋看似簡單,實則需要細心與耐心,既要確保袋子完全撐開、果穗懸空其中不受擠壓,又要扎緊袋口防止雨水和害蟲侵入。汗水浸透了衣衫,泥土沾滿了雙手,但看著一排排整齊的白色果袋在陽光下閃耀,想著能為村民保住豐收的希望,疲憊感被滿滿的成就感取代。
圖為實踐團成員進行葡萄套袋
短短數日,團隊累計幫助12戶留守老人家庭完成葡萄套袋約1.8萬個,清理雜草約5畝。村民劉大爺看著自家原本雜草叢生的園子變得清爽有序,套袋工作也接近尾聲,布滿皺紋的臉上綻開了笑容:“這些學生娃,真能吃苦!幫了我大忙了!”這份在泥土芬芳中結下的情誼,遠比言語更真摯動人。
圖為實踐團成員進行葡萄園除草
三、藥安宣教強根基:知識賦能護康寧
用藥安全是“健農益行”團此次調研的重中之重。通過前期精心設計的問卷和深度訪談,隊員們深入了解了小塬村村民,尤其是老年群體在藥品購買、儲存、使用等方面的認知水平和行為習慣。
圖為實踐團成員向村民普及用藥知識
針對調研揭示出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部分村民對過期藥品危害認識不足;存在不看說明書、憑經驗用藥或隨意增減藥量的現象;針對這些痛點,團隊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精準宣教。集中講座圖文并茂,重點講解藥品有效期辨識、正確閱讀說明書、合理儲存條件(避光、陰涼、干燥)等核心知識;入戶走訪時,隊員們化身“家庭藥師”,手把手幫助村民清理家庭小藥箱,處理過期藥品,并在顯眼位置張貼個性化用藥提示卡;精心設計的“安全用藥三要三不要”口訣(“要看清說明、要定期清理、要遵醫囑;不要混用、不要過量、不要存過期藥”)朗朗上口,便于記憶傳播。
圖為實踐團成員進行用藥安全問卷調查
后測問卷顯示,村民對基本用藥安全知識的知曉率提升了約35%,主動檢查藥品有效期、改善藥品存放條件的意識顯著增強。
四、長效機制謀長遠:健康鄉村啟新篇
“15天的服務是‘輸血’,建立長效機制才是‘造血’的關鍵。”“健農益行”團隊長在總結會上強調。如何讓健康關懷在小塬村扎下根、可持續,成為團隊后期工作的核心。
實踐團隊將前期收集的健康篩查數據(如血壓記錄、基礎健康信息)和調研問卷進行系統整理,初步建立起覆蓋重點人群(如高血壓患者、留守老人)的數字化健康檔案模板,移交給村衛生室,并建議其后續持續更新維護,為針對性健康管理提供依據。隊員們探索搭建了簡易的線上健康咨詢平臺,一方面,整理匯編了涵蓋常見病預防、慢病管理、安全用藥等內容的電子版“鄉村健康錦囊”,留存村委供村民隨時查閱;另一方面,建立了由專業教師指導、高年級學生志愿者輪值的微信群,為村民提供后續的遠程健康咨詢和用藥指導答疑。
在活動過程中,團隊有意識地對村衛生室工作人員和幾位學習能力強的村民骨干進行了重點培訓,內容涵蓋血壓計規范使用、基礎急救知識、健康生活方式推廣等,旨在培養一批扎根本村的“健康明白人”和“健康大使”。
實踐活動尾聲,實踐團與小塬村村委會及鎮衛生院舉行了座談,并初步達成合作意向框架。學院計劃將小塬村作為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和健康服務聯系點,未來定期組織師生進行回訪、深化健康服務項目、開展更深入的鄉村健康問題研究,將“健農益行”的旗幟長久地樹立在小塬村的土地上。
陜西服裝工程學院“健農益行”團在小塬村的實踐,是高校學子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專業服務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他們以健康為筆,以大地為卷,書寫著新時代青年服務社會、報效國家的赤誠篇章。這份始于盛夏的守護,正以其務實的姿態和長效的規劃,努力在小塬村生根發芽,織就一張守護村民安康的“幸福網”,為推進健康鄉村建設貢獻著源源不斷的青春動能。
來源:陜西服裝工程學院
作者:張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