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和小米的關系,誰能給調和一下?花粉和米粉們的腦漿子,都要被打出來了!”
仿佛從古早的手機互聯網時代,這兩個群體,就存在天然對立;各大社交平臺上,充斥著兩者的唇槍舌劍,好不熱鬧。
而現在,隨著華為小米跨界進入汽車行業,這種熱鬧更甚,兩者吵得更兇,繼而發展到都有不少人“進了局子”。
不在其中的吃瓜群眾,不理解他們在爭什么,不都是中國好品牌嗎?
問題的答案,或許并不難猜。
玄乎地說,華為、小米跨界而來,需要爭奪汽車行業的氣運;大白話講就是,華為和小米,要爭奪汽車行業的市場份額,以及品牌話語權。
事實證明,經過長時間車圈的風吹雨打,一直對立的華為、小米,反而組成了一個外來者聯盟,在各大車企的嚴防死守下,搶下了好幾塊大肉。
吵架能吵來銷量?
這個命題太偽了!并不是說吵架吵來了銷量,而是因為,他們是華為、小米,才能夠吵來銷量。
而且在此基礎之上,不論華為還是小米,能夠得到汽車市場認可的根源,還是汽車產品本身。
華為守正,小米出奇
千萬不要寄希望于華為系汽車與小米汽車,斗一個兩敗俱傷。正如王老吉和加多寶大戰,和其正出局一樣,當這兩個流量黑洞運轉起來,受傷的還是第三者。
而且不難發現,華為系汽車和小米汽車產品,都有著各自的性格。
華為系汽車以問界M7、M8、M9為代表產品,更多的是“守正”,產品功能上偏向家用、商務,外觀造型上也更保守一些。
小米汽車產品則是“出奇”,小米SU7、小米YU7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舊車型,它們更強調運動屬性,以及個性差異化。
仔細想想,華為系汽車的用戶,和小米汽車確實不是同一類人群。但他們要做的事情,卻是同一件——將其他車企的用戶、潛戶,轉化為自己的粉絲、用戶。
于是在發布會上,余承東和雷軍都在不遺余力的宣傳自家遙遙領先的技術,獨一無二的功能定義,娓娓道來的故事,心靈雞湯……
顯而易見,小米YU7上市之前,在汽車市場的話語權爭奪上,小米汽車和華為系汽車還是一個平分秋色的狀態。
但小米YU7“3分鐘20萬訂單”的成績一出,想必華為也被嚇了一大跳,更不要說其他一年也賣不了20萬臺車的造車新勢力們了。
那么問題來了,小米汽車的出奇制勝,能夠一舉擊潰華為系汽車嗎?
答:真的很難,甚至不可能。
從一開始華為就強調自己不造車,而是通過提供鴻蒙座艙、ADS智駕、電驅系統等核心模塊,成為車企的“技術外掛”。如今已經成型的鴻蒙智行,更是在各個價格區間帶,實現了強力布局。
換句話說,華為雖然把自己的力量主動分散,賦能到鴻蒙智行的各界,以及HI模式下的各大品牌。但同時,也聯合了各大車企,將防御點數加到了最高,風險系數降到了最低。
相對比而言,小米汽車從一開始就表現出了激進性——雷軍的最后一次創業,自建工廠,自控渠道,將消費電子的互聯網思維移植到汽車領域……
這些力量不斷積攢,小米汽車才得以打出小米YU7這“前無古人”的一擊。
總結來說:小米出奇,善攻;華為守正,善守
可是,市場不會一成不變,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小米和華為這種巧妙的平衡,會一直維持下去嗎?
華為的蓄勢反擊?!
如果說誰能復刻小米YU7的成功,華為一定排在第一位。而且在這個汽車行業的“斗獸場”中,華為系汽車與小米汽車,終歸還是要一較高下。
平心而論,智界應該是華為系汽車里,與小米汽車最為直接的競爭品牌,同樣的轎跑、SUV產品矩陣。
然而懂車帝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智界R7 銷量3194臺,智界S7 銷量491臺,合計4215臺。
相對比而言,6月份小米汽車銷量共計25459臺,小米SU7銷量 23225臺,小米YU7銷量2234臺。
一個是“不嫌棄老婆長得像劉亦菲”的小米汽車,一個是請來“真劉亦菲”代言的智界, 兩者的銷量表現,屬實相差甚遠。
這樣的結果,令人不禁唏噓:難道,在25~35萬的價格區間,華為已經放棄與小米一較高下?
或許不久后,智界就能調整好戰斗姿態,與小米汽車真刀真槍地“干上一架”。但是從華為目前的動作來看,“抄”一把小米汽車的后路,會更快出現。
7月15日,尚界汽車正式官宣“尚界H5 9月見”。同時,這也意味著華為鴻蒙智行“五界”俱全,其自上而下的產品矩陣,基本布局完成。
尚界H5是一款什么車?
早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上,余承東就曾喊話上汽,稱尚界首款產品有望成為爆款,讓上汽準備好足夠的產能。
而看產品本身,尚界H5 是市場上典型的、需求旺盛的、具備家用屬性的高性價比SUV車型;這也預示著,尚界H5將會進一步成為華為系汽車的銷量擔當。
截至目前,尚界H5預先露出的產品點包括:
大空間SUV,車長4780mm,軸距達到2840mm;搭載華為ADS 4.0,有小藍燈;有純電版,CLTC續航最高655公里;有增程版,CLTC綜合續航超1300公里。
最重要的是,尚界H5被定位到了20萬級!消息稱,價格會打到15萬!
誠然,尚界H5與小米汽車的產品,并沒有直接的競對關系。但長遠了看,小米汽車肯定會進一步豐富自己的產品矩陣。
最新坊間透露的消息,小米的下一款車是YU9,定位中大型增程式混動SUV,主打家庭和商務市場,競品包括:理想L9、問界M9等車型。
如果趁這個“時間差”,尚界H5能夠進一步將20萬以下市場牢牢占據,那將會對小米形成一次有效的“反包圍”,更是一次對小米汽車的強力反擊。
到了那時,要銷量有銷量,要技術有技術的華為系汽車,才能真正實現全面的“遙遙領先”。
寫在最后
當小米汽車拿出“3分鐘大定20萬臺”的成績,屬于小米汽車的“金身”已然渾然而成。與此同時,其他嘴硬的車企,也一一被小米生生釘在了“恥辱柱”上,不敢出聲。
我們歡呼小米汽車的歷史創舉,同時也在思考,小米汽車究竟憑什么,讓死氣沉沉且只知道打價格戰的汽車市場,重新煥發出如此強大的魅力、能量。
或許大家都沒想到,車企們千方百計的品牌建設,在小米的“野蠻沖撞”之下,竟全都那么脆弱。相對比下來,竟只剩下華為這個“老對手”能與小米汽車爭鋒,沒有之一。
退一萬步講,當我們去到三四線城市,問大爺大媽,他們會認識蔚小理嗎?哪怕是吉利汽車、長城汽車,也不如華為、小米更加深入人心吧?
品牌認知和品牌信任的雙重buff加持,逐漸露出獠牙的小米汽車,以及“廣積糧”的華為系汽車,即將帶給中國汽車品牌一場自內而外的大革命。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革命是暴動。既然是革命,華為和小米跨入汽車行業之后,其他人再怎么“流血”,也不足為奇。
事實上,近幾年不難看到,像高合、哪吒、極越等新勢力車企品牌,被淹沒在了時代的滾滾洪流之中。
而華為系汽車和小米汽車本身,同樣面臨著行業變革、市場突變、產品競爭等全方位、多維度的挑戰。
只不過很確定的一點是,當別家汽車品牌還在考慮如何活下來的時候,華為系汽車與小米汽車已經進入到新階段,他們的主線任務變成了,如何更好地活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