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美育實踐
賦能藝術傳承
2025多彩向陽服務隊暑期社會實踐
為深入推進美育專業體系建設,促進美育理念與實踐行動雙向賦能,我校校團委多彩向陽服務隊于6月30日至7月6日在武漢美術館漢口館和琴臺館開展藝術普及類研學實踐。本次實踐活動緊扣美育理論向實踐轉化的關鍵問題,探索美育傳播創新模式,持續提升自身美育素養,以青春力量賦能美育事業發展,展現我校外經貿學子的美育擔當。
漢口研展,美育傳新
漢口館的專項培訓,為隊員們打開了美育服務的專業之門。通過開展“新國畫”專題推動美育素養在志愿活動中深化,系統解析不同流派的特點與脈絡,幫助隊員深化藝術認知。這不僅是知識積累,更是為日后向觀眾傳遞美、解讀美打下基礎。觀眾引導、藝術講解等實用技能培訓,讓“如何用志愿行動架起公眾與藝術的橋梁”有了清晰答案。
▲漢口館總負責老師為多彩向陽團隊隊員熟悉藝術 作品
▲漢口館總負責老師為團隊成員開展整體工作介紹
活動開展期間,團隊成員重點圍繞作品講解能力提升,構建了完整的實踐體系。在模擬導覽環節,隊員們針對不同年齡、知識背景的受眾群體,制定差異化導覽方案,通過情景模擬的形式開展講解流程演練。
▲漢口館團隊分隊成員模擬講解現場
▲漢口館分隊成員制定差異化導覽方案
隊員們專注整理展覽講解稿,逐字逐句打磨語言,反復背誦作品背后的創作故事與藝術價值,力求將專業術語轉化為生動表達。從印象派的光影變幻到當代藝術的多元表達,每一段講解詞都凝聚著對“如何讓觀眾聽懂美、愛上美”的思考。
▲漢口館分隊成員探討方案現場
琴臺雙驅,精策展韻
琴臺館的培訓則聚焦“實踐賦能”,將美育志愿服務的本領錘煉融入實操。工作人員帶領隊員熟悉展覽布局,專項培訓大型展覽的觀眾疏導與應急處理,通過展臺布置、作品信息核對等實際任務,讓大家在協作中學會:美育服務不止于“說”,更在于“做”——用細致的服務讓觀眾沉浸式感受藝術,本身就是一種美的傳遞。
▲圖為琴臺館多彩向陽服務隊分隊成員開展實踐工作現場
培訓中,隊員們完成了一次關鍵跨越:從對美育的理論認知,到轉化為具體的服務能力。無論是漢口館里記下的藝術知識點,還是琴臺館中練熟的展臺布置技巧,都在印證一個核心——志愿服務是美育傳播的“活載體”,每一個環節都在將藝術之美推向更廣闊的人群。
▲圖為琴臺館多彩向陽服務隊分隊成員討論環節
▲圖為琴臺館多彩向陽服務隊分隊成員進行線上數據錄入
經過雙館培訓,多彩向陽服務隊收獲滿滿:不僅藝術素養與服務技能雙提升,更深刻理解了“美育志愿服務”的意義——用真誠與專業,讓更多人感受藝術的力量。團隊凝聚力在協作中增強,這份默契將成為后續服務中最堅實的底氣。
▲圖為琴臺館多彩向陽服務隊分隊成員與各校負責人對接
合唱織韻,美育沁心
多彩向陽服務隊攜手我校大學生藝術團,以合唱《如愿》回溯志愿軍先烈舍生忘死的崢嶸歲月。歌聲傳遞間,既以藝術之美厚植家國情懷,更借合唱這一美育實踐,讓旋律成為承載情感的紐帶。這場合唱將美育浸潤于紅色記憶的傳唱中,讓抗美援朝精神在悠揚的曲調里具象化,在審美熏陶與精神傳承的交融中,成為跨越時空的精神共鳴。
▲圖為多彩向陽服務隊攜手我校大學生藝術團進行合唱表演
▲圖為多彩向陽服務隊表演現場
漢琴筑夢,美育遠航
從漢口館深耕美育素養,匠心打造分層導覽與情景化講解,搭建藝術溝通橋梁,到琴臺館創新雙輪驅動,搭建實用的展務執行流程 ,我們以實踐探索美育新路徑。
接下來,多彩向陽服務隊將帶著培訓所學,以武漢美術館為起點,深入開展藝術普及、文化傳承等志愿服務。他們將用青春力量踐行使命,讓美育走出展館、走進生活,讓更多人在志愿行動中與美相遇、與藝術同行。
▲圖為團隊成員合影留念
來源: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
作者:苑佳琪 龐家銳 蔣函笑 蔣思彤
圖片來源:鄭子悅 袁夢
審核:袁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