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檔全盤亂套,內卷在電影行業更加極端。
提檔到7月25日上映的《南京照相館》,從7月19日開始大規模點映,一直點到正式上映。
點映對觀眾的意義,是多了片方票補。
暑期檔競爭激烈,各大片方都在咬牙砸錢,包括《南京照相館》在內的幾部電影,都買到了19.9的低價票,票面價格為35.6元,相當于每張票發行方補貼了15.7元。
感謝資本。
重大歷史題材、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電影之一,再加上電影本身回顧那段讓所有人都無法忘卻的傷痛,讓人很難不帶著情緒去看《南京照相館》。所以我沒有第一時間分享我的觀點。
就像我不喜歡《你行!你上!》很重要的一點是電影沒讓音樂回歸音樂本身,音樂是無國界的,不應該和其他情緒摻雜在一起。
《南京照相館》也一樣,以下我的闡述無關電影之外的情緒,就是讓電影回歸電影。只討論電影本身。
《南京照相館》有一流制作,如果19.9元,值回票價。
這部電影證明了這類題材在電影院上映的意義,或者說電影院存在的意義。否則要了解那段歷史,去博物館、看紀錄片就好了。大銀幕更直觀、更生動、更有視覺沖擊力。
《南京照相館》匹配了一流的制作和視效,砸了大價錢在制作上,電影很好的還原了當時戰爭中的南京城的景象,斷壁殘垣、硝煙彌漫,被戰火屠戮后幸存的建筑上煙熏火燎的痕跡都很到位。
同時電影中有難以細數的細節,店鋪的招牌、墻上的照片、洗印照片的設備、演員們的妝發和服裝、相機和槍械的細節呈現等等。
這些充分彰顯了電影的誠意,景大一點小一點、細節給的多一點少一點,都在于片方愿意投多少錢,其實不會影響劇情,但會影響電影觀感。
《南京照相館》由林木操刀美術指導,《八佰》就是他的拿手好戲,這兩部片在美術、道具和細節上的呈現不相伯仲。不夸張的說,電影第一場戲,就能把觀眾帶入到電影的情境里。
這是出品方中影和導演申奧(他也參與了電影出品)的誠意。
電影前半段拍得很好。
《南京照相館》的故事從日本軍隊進城開始,以日本投降收尾。和平年代坐在電影院里,能感覺到戰爭的殘酷和壓迫感,說明電影是成功的。
日本軍隊進城,城內的市民們急切的想逃離南京。《南京照相館》的切入點很好,沒有全景展現南京大屠殺的全過程,而是通過小小的吉祥照相館,著力展現小人物的命運悲歌。
前半段好在視聽語言和段落的表現手法有力量。日本軍機低空壓過來,投彈、掃射非常有壓迫感;
劉昊然飾演的阿昌,為了給街坊找信,沒有趕上出城的汽車,但鏡頭切換汽車被炸,這是殘酷戰爭下的命運無常;
電影塑造角色盡量避免臉譜化,著力呈現角色的矛盾和掙扎,比如日軍攝影師,本是個養尊處優的公子哥,出場戲鏡頭在上膠卷和上子彈間反復切換,用來指代他在拍照和殺人之間糾結;王傳君飾演的翻譯早就看出阿昌不是照相館的人,但他沒有戳破,外人眼中的“漢奸”,還保留著血性和良知。
申奧的創作方針,所有的角色首先是人,人都會怕死、都會努力求生,在這個基礎上,再說別的。這個思路塑造出的角色,都很寫實、有人味兒,更容易讓人共鳴。
說完優點,下面要冒天下之大不韙,說《南京照相館》缺點和不足。
資方給了申奧足夠的預算、配了最好的團隊,讓電影有一流的制作,反倒證明申奧是二流導演,他hold不住這么大的題材和陣仗,電影后半段處處感覺到導演的掣肘和力不從心。
拍這部電影固然會限制很多,甚至無異于“命題作文”,但申奧開了個好頭,卻沒能收個好尾。
問題一,劇情起承轉合生硬,而且BUG不少,劇本還是欠打磨。
電影開始的緊張和高壓氛圍沒能持續下來,電影到了中段開始泄氣,敘事節奏也變得不穩定,我那排里面的幾個觀眾輪番上廁所,電影“尿點”不少。
劇情經不起推敲的細節不少,比如攝影師生疑后,照相館地板下不可能藏得住人,既然洗印的是很怕被泄露出去的照片,那就應該把設備搬到日軍駐地,或者生疑后就要派兵上上下下徹底檢查,且派兵駐守,怎么可能還讓人隨意進出?
結尾的升華也顯得合理性不足。底片被調包怎么可能最后才發現?收回底片的時候都不檢查嗎?
兩個人到底是怎么把嬰兒藏在籃子里帶出去的?日軍怎么可能不認真檢查籃子?
警犬為何聞到嬰兒的氣味就會狂吠?一個人會擋住那么多日軍,讓高葉飾演的角色安全離開?如果喊話后還不止步,難道不是馬上開槍嗎?
剛燃起來的情緒,馬上就被邏輯問題澆滅。
問題二,缺少人物弧光,人物動機一直含糊不明。
照相館里的幾個人,一邊在日軍槍口下求生,一邊鼓起勇氣,想辦法將日軍真實罪證影像送出去,公開他們的暴行,這是多好的視角啊!
但電影錯在沒有把動機提前,努力的過程著墨不夠,反倒將重心放在了求生上。
電影用了非常多的篇幅,去描繪阿昌怎么想逃出去、怎么和日本攝影師周旋、怎么討價還價要通行證、怎么拿到吃的給到藏在地下的一家四口吃。
以及高葉這條支線,都可以完全拿掉。如果把更多時間放在角色的覺醒上,他們意識到送出底片的重要性,并持續為之努力,通過這個方向去編排劇情,將會是非常有力量的電影。
可惜電影沒這么拍。一個接一個的橋段堆疊在一起,努力的展現日軍慘無人道的罪行、反反復復刻畫普通人求生的艱難,送出底片這么重要的內容,電影中只用一兩句話就交代了。
而且還只是交代了一下,沒有給出太多細節和劇情推進。就連劉昊然縫衣服那段,顯然是將底片縫在衣服里,但也是很含蓄的表達,沒有直接點出來。
直到最后,才交代底片送出去了、引起國際關注了,可是電影也結束了。
這樣處理的結果,直接導致每個角色都缺少人物弧光,缺少可歌可泣,導演只是在公式化的完成拍攝任務。所以最后劉昊然說出“我們不是朋友”和“寸土不讓”時,情緒并沒有頂上去,因為早就泄氣了,當觀眾脫離了電影情緒,就會覺得這些都是在刻意煽情,一次又一次的煽情。不好意思,《南京照相館》確實沒怎么感動到我。
問題三,表演拉胯,演員們沒有沉浸在情境里。
表演是個很奇妙的事情,像《南京照相館》這樣勾勒群像的電影,重要的不是主角或某位演員表現突出,而是大家都能在同一情境里,有對等的表演,才會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整體看上去真實可信。
王傳君的表演是好的,他完全理解了人物,以求生為前提,后面所有的委曲求全、曲意逢迎,都像是自然流露,在電影里他把自己變成了角色。
照相館這一邊,所有人都沒有很投入。能感覺到高葉是在努力往好了演,可是她實在是給不出角色該有的樣子。戰爭下被欺辱、被蹂躪的女性,懷揣明星夢且還有女性的包容和溫度,高葉沒有演出角色該有的痛,也沒讓我覺得痛。
至于劉昊然,他在哪個電影里都是劉昊然,和其他電影毫無二致的表演、一模一樣說臺詞的方式和語氣,再好的特效妝也蓋不住他臉上的不成熟和稚嫩,以至于最后的高潮段落完全泄氣了。
讓我失望的還有王驍,基本全程就是平靜的背臺詞,看不到表演章法,也沒有角色設計,他還不如那個飾演攝影師的日本演員。我不知道是導演出了問題,還是片場出了什么問題,理論上說申奧不應該是這樣的水平,畢竟《受益人》《孤注一擲》都有讓人驚艷的表演??!
一流制作,二流導演,三流表演,綜合來說,我給《南京照相館》打6.5分吧,比《你行!你上!》略好,但要論完成度和導演對電影的掌控力,遠不如同檔期大鵬的《長安的荔枝》和陳佩斯的《戲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