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去菜市場的人,多半會發現個有意思的事兒:豬肉總平平整整地躺在案板上,一刀一刀切著賣;可牛羊肉卻大多掛在鐵鉤上,晃晃悠悠的。都是肉,為啥擺法差這么多?賣肉的老板說,這里面藏著好幾層門道,聽完總算明白了。
一、擺得不一樣,是為了讓你更想買
買肉時,誰不挑挑揀揀?豬肉的肥肉多,要是像牛羊肉那樣掛起來,白花花的肥肉垂著晃眼,看著就膩,顧客說不定就轉身走了。所以老板們都把豬肉放案板上,特意讓瘦肉面朝上,肥肉藏在底下,看著清爽利落,讓人覺得 “這肉挺瘦,劃算”。
可牛羊肉就不一樣了。它們瘦肉多、脂肪少,掛起來的時候,肉的紋理清清楚楚,沉甸甸的一塊垂著,看著就厚實實在。顧客老遠瞅見,就覺得 “這肉品質好”,忍不住想湊近看看。老板笑著說:“掛著賣的牛羊肉,光看賣相就能多吸引三成顧客。”
二、怎么擺,得看好不好切
牛羊肉的骨頭架子大,能剔出來的肉比豬肉少多了。比如牛肋條、羊腿肉,每個部位的口感差不少,顧客常指定要某塊肉。掛起來賣就方便多了 —— 肉吊在那兒,哪個是里脊,哪個是牛腩,一眼就能看清,顧客指著要哪塊,老板拿刀子順著骨頭縫一劃就下來,省得翻來翻去地找。
豬肉就沒這麻煩。它肉多骨頭少,買的人大多要剁成塊、切成片,比如做紅燒肉得剁方塊,包餃子得絞肉餡。放案板上最順手,老板掄起刀 “咚咚咚” 幾下就能切好,要是掛著,剁的時候還得舉著刀,又累又慢。有老板說:“豬肉一天能賣幾十斤,放案板上切著快,不然顧客早等不及了。”
三、掛著賣,是給你看 “沒注水” 的底氣
現在買肉,大家最怕碰到注水的 —— 看著沉甸甸,其實一半是水,煮的時候縮成一小團。牛羊肉掛著賣,恰恰是為了讓人放心。
要是肉里注了水,掛起來的時候,水會順著肉的紋路往下滴,滴得案板濕漉漉的,誰都能看出來是 “打水肉”。那些敢把牛羊肉掛著賣的老板,其實是在說:“你看,我這肉沒注水,掛再久也不滴水。” 可豬肉很少這么干,一來買的人多,二來注水豬肉就算平放,也容易被捏出水分,老板藏不住。
四、怕壞了,才得換著法兒存
牛羊肉價錢高,不像豬肉那樣天天被搶著買,有時候一塊肉得擺大半天。它們本身還有股膻味,要是老平放在案板上,壓著的那面不透氣,沒多久就會發黏、變味,甚至長細菌。掛起來就不一樣了,四面都通風,能多放幾個小時,新鮮度差不了多少。
豬肉就省心多了。它價錢實惠,不管是炒肉片、包餃子,家家戶戶都愛買,剛擺上案板沒多久就賣光了,根本等不到變質。老板說:“豬肉一天能周轉好幾回,放案板上隨切隨賣,新鮮著呢,沒必要費勁兒掛起來。”
原來一塊肉擺在那兒,藏著老板的生意經 —— 既要讓顧客看著順眼、買著方便,還得保證肉新鮮、讓人放心。下次去菜市場,再看案板上的豬肉和掛鉤上的牛羊肉,說不定就明白老板的小心思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