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剛對中國鋼材加征25%關稅,轉頭就被自家農民罵上熱搜。跟著美國混的代價,就是自家菜籽油徹底丟了37億中國市場——這波貿易血虧!
卡尼政府這招看似討好美國,實際捅的是自己人。美國對加拿大加征35%關稅后,加方不敢硬剛,反手把中國當"軟柿子"捏??少Q易賬本明擺著:中國去年進口37億加元加拿大菜籽油,占其出口總量七成。
為什么政客博版面,最后讓農民買單?澳洲半夜都要笑醒——白撿個油菜籽大單。這種"挨了美國的打,卻向別人要醫藥費"的操作,究竟暴露了什么?
作者-W
血虧!卡尼一招"神操作",37億訂單拱手讓人
7月16日,卡尼站在鋼鐵廠宣布加稅的畫面挺唬人。可加拿大海關數據不會騙人:上個月剛限制中國鋼鐵出口量,這個月又砍配額加關稅。
層層加碼的套路,換來的卻是中方更精準的"外科手術式"打擊。中方反擊來得快,直接切斷加拿大農產品的財路。
去年中國進口37億加元菜籽油,占其出口總量七成?,F在中方反手對菜籽油征收100%關稅。
豌豆、豬肉水產也加了25%,直接掐斷命脈。
更狠的是澳大利亞火速補位,首批25萬噸油菜籽即將入華——加拿大農民眼睜睜看著訂單飛了。
所謂"保護本國鋼鐵業"根本站不住腳。連加拿大自己都承認,產業困境源頭是美國單邊關稅。但卡尼政府避開真問題,硬把火燒向中國。這種操作連基本程序正義都沒有。
跳過反傾銷調查直接加稅,世貿規則碎了一地。中國駐加使館點得透徹:于理不合、于法無據、于事無補。這次中方反擊可不是臨時起意。首次啟動的"反歧視調查"直戳加拿大軟肋。
查的就是你系統性歧視。同步斷掉12項科技合作,從人工智能到清潔能源,學術圈跟著遭殃。
三連重拳下來,加拿大徹底暴露戰略困局。
既不敢得罪美國,又舍不下中國市場,最后兩頭落空。
早該明白的道理:中國市場給的飯碗,不是靠配合美國砸場子就能保住的。自找的。
真相大白:加拿大這次是真急了
問題的根子在南方邊境。美國對加拿大鋼鐵關稅從25%猛增到50%,這個數字對加拿大經濟意味著什么?要知道,加拿大90%的鋼鐵出口都依賴美國市場。美國這一刀砍下來,加拿大鋼鐵產業立刻血流如注。
今年4月美國關稅生效后,加拿大對美出口暴跌15.7%。貿易逆差飆升至71億加元的歷史峰值。制造業和運輸業崗位大量蒸發,工人失業,家庭斷糧。面對如此困境,卡尼政府的選擇令人玩味:不是向美國抗爭,而是將壓力轉嫁給中國。
用貿易專家的話說,這是典型的"挨了美國的打,卻向別人要醫藥費"。加拿大鋼鐵生產商協會對此表示支持,認為新關稅能"提升本地企業競爭力"。但真實效果如何?恐怕要打個大大的問號。經濟血管突然堵塞,靠轉嫁壓力能治本嗎?
卡尼的關稅令絕非孤立事件。從孟晚舟事件、華為5G禁令,到對中國企業在加投資的嚴格審查。兩國關系多年來在低谷徘徊,此次關稅升級,無疑成為中加之間又一個激烈的貿易摩擦點。市場這只無形的手,給了加拿大一記重拳。
最新消息更令加拿大農業界不安。中國正與澳大利亞洽談一項重要協議,可能重啟已凍結5年的油菜籽貿易。
一旦達成,澳大利亞將取代加拿大成為中國主要油菜籽供應國。這對依賴中國市場的加拿大農民而言,不啻為滅頂之災。
澳洲笑了:25萬噸訂單從天而降
就在這時,澳大利亞抓住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反觀加拿大農民,眼睜睜看著37億訂單轉向澳洲。薩省農場主盯著滿倉油菜籽發愁的畫面,與卡尼在鋼鐵廠宣布關稅政策的場景形成鮮明對比。
保護了一個產業,卻可能犧牲另一個產業。這種政策選擇的經濟賬,不知卡尼政府是否仔細算過。澳大利亞農業部長直言不諱:"我們準備好了填補市場空缺"。首批25萬噸油菜籽已經裝船,目標直指中國港口。
面對25%的高關稅壁壘,中國鋼鐵企業沒有坐以待斃。一套經過實戰檢驗的策略正在被廣泛應用:轉口貿易。操作路徑清晰而巧妙:先將鋼材從中國正常報關出口至馬來西亞等第三國。
在當地保稅區進行換柜、重新包裝,申請馬來西亞的原產地證書。在完成這一系列流程后,以馬來西亞產品的名義出口至加拿大。憑第三國文件清關,成功規避針對中國的高額關稅。這套看似簡單的流程,背后是嚴密的合規管理和專業的國際協作。
一家成功通過馬來西亞轉口至加拿大的中國幕墻企業透露。雖然轉口增加了運輸和中轉成本,但相比直接面對22%的反傾銷稅。企業仍能保持價格競爭力。歸根結底,市場總能找到出路。
政策的圍墻再高,也擋不住經濟活動的靈活性。當加拿大試圖關上大門時,中國企業正以更靈活的姿態走向全球。
這才剛開始:連鎖反應還在路上
卡尼政府的關稅政策,暴露了加拿大經濟的深層矛盾。這個國家的鋼鐵產業高度依賴美國市場,而農業領域又嚴重依賴中國需求。
當美國提高關稅、中國轉移訂單時,加拿大經濟的脆弱性暴露無遺。尤其值得玩味的是加拿大的"區別對待"。
根據新政策,簽有自由貿易協定的伙伴如韓國、越南,鋼材進口配額可維持2024年水平。而美墨兩國根據美墨加協定完全豁免新配額限制。
這種政策設計引發質疑:加拿大是真要保護本土產業?還是在美國壓力下選擇性地樹立貿易壁壘?
更嚴峻的挑戰在農業領域。當中國將百億訂單轉向澳大利亞,加拿大農民面臨的是倉庫里堆積如山的滯銷農產品。菜籽油爛地里想起疼了,政客博的版面,最后讓老百姓埋單。這波站隊血虧!
加拿大的關稅政策不是孤例,而是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浪潮中的一朵浪花。從美國到歐盟,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以"國家安全"和"產業保護"為名豎起關稅壁壘。
這種趨勢正帶來連鎖反應:供應鏈更加碎片化,成本最終傳導至終端消費者。全球鋼鐵、汽車、能源等產業鏈面臨重構。
但挑戰中也孕育機遇。對中國企業而言,這正倒逼產業轉型升級,提升自主品牌競爭力。
減少對低價出口的依賴,走向價值鏈高端。中國商務部的立場一以貫之:堅決反對任何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的歧視性限制。
破壞多邊貿易體制的行為,中國已在世貿組織框架內發起法律行動。
同時通過市場多元化戰略分散風險。建議卡尼政府改行做鋼鐵雕塑吧。
畢竟以后只剩本國鋼廠能用了。
卡尼宣布關稅措施時,特意設立了一項10億加元基金支持本國鋼鐵業。但再多的補貼也填補不了失去中國農產品市場的空洞。更改變不了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大勢。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加拿大鋼鐵企業的股價短暫上揚。
而農業板塊卻持續低迷。這微妙的數字波動,無聲訴說著一個真理。國際貿易從不是零和游戲,當你試圖趕走別人時,可能正在趕走自己的未來。
結語
政客的政治算盤打得響,埋單的永遠是老百姓。這波站隊血虧,早該想到的結局。跟風美國制裁中國時不想后果,現在虧了,只能自己咽下去。
中國市場從不是軟柿子,誰要是想捏,得先看看自己的手夠不夠硬。理性合作才是出路,貿易保護主義的多米諾骨牌還在倒下,但最終的賬單,總是由普通民眾承擔。
面對大國博弈,小國到底該怎么站隊?你覺得加拿大這次的選擇值得嗎?在全球化時代,沒有贏家的貿易戰只會讓所有人更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