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Robotaxi行業正迎來黃金窗口期。
中美企業形成“雙極”格局:Waymo采用全棧自營模式確保可控性但面臨高成本,文遠、小馬智行等中國企業則通過多元化布局和輕資產運營加速商業化。
當前行業仍處商業化探索階段,政策松綁與技術突破推動競爭,但盈利模式尚未驗證。
為了達到這一點,軟硬件的自主程度、對供應商的依賴度,都是層層環節中需要確定的要素。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ndrew_7251,深入交流更多汽車行業新進展。市場與項目咨詢、人才服務、決策研判,添加Aristodemus0403。
以下是正文:
01
黃金時代正在來臨
2009年,谷歌率先啟動自動駕駛汽車項目,并于次年在加州開展了公開道路實車測試,拉開了Robotaxi的序幕。
經過十余年技術迭代,無人駕駛行業正在迎來黃金窗口期。
ARK Invest最新發布的《Big Ideas 2025》研究報告預測,2030年Robotaxi可能創造高達34萬億美元的市場。
而這片尚待開發的藍海,目前仍是“中美雙極”格局。
美國方面,谷歌旗下的Waymo早已在舊金山全域開放服務,訂單量不斷攀升且計劃擴大產能,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也高調宣布入局。
中國市場雖起步稍晚,但發展勢頭迅猛。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等在多地開展商業化運營,注冊用戶數量與出行服務次數大幅增長。小馬智行CEO彭軍更是直言,2025年是Robotaxi的量產元年。
可以預見的是,中美企業在商業模式、運營體系、財務及政策環境等方面的差異化發展,將持續影響全球Robotaxi產業格局的演變。
02
中美企業模式之爭
盡管技術迭代趨同,中美兩國的頭部企業在商業路徑與發展邏輯上仍有所不同。
美國方面,Waymo商業模式代表了一眾企業的共性,“車是自己的、運營也是自己的”。具體來講,Waymo采用了一種新型出行公司模式,自營完整的Robotaxi車隊并且使用Waymo One App來提供服務。
這種全棧自營模式的核心優勢在于全流程可控:硬件配置、傳感器融合、調度算法、車輛維護、客戶服務等關鍵環節均由Waymo自主管理,確保技術安全性和運營穩定性。
但如此模式也帶來了極高的成本壓力,主要體現在硬件貴、部署慢、人力多三個方面。
截至2025年5月,相關分析師估算Waymo單車成本高達15-20萬美元,遠高于普通乘用車。與此同時,其擴張速度受限于城市級部署的高門檻,每新進入一座城市,就需要重新部署地圖系統和車隊。
雖然能提供穩定可靠的服務,但這種商業模式要真正跑通,仍需時間與密度的雙重驗證。
中國方面相對更加靈活,在起步方面相對迅速。
文遠知行已經布局L2-L4全產品線,打造“1個自動駕駛平臺+3大應用場景+5條產品線”來構建完整的業務矩陣,形成了“產品+服務”雙輪驅動的商業模式。
產品端,公司通過Robotaxi、Robobus等硬件銷售實現收入,與雷諾、Beti合作的法國無人小巴項目,采用“賣車+客戶運營”的模式。
服務端,公司分為直接運營、技術輸出及數據服務三類,2024年其端到端大模型WeRide One的上車被視為技術突破點,應用于L4無人駕駛和ADAS輔助駕駛系統。
然而,多元化戰略雖然能覆蓋更廣泛的市場,也面臨資源分散的挑戰。
2024年,文遠營收3.61億元,同比下滑10.13%,核心服務收入減少21.55%,硬件銷售增長61.8%但占比較低。
與此同時,企業凈虧損25.17億元,同比擴大29.13%。根據詳細財報數據,研發高投入和全球化運營成本或成為拖累利潤的主因。
摩根大通日前研究報告指出,將文遠知行2025年的預測收入由9.5億元調低至6.20億元,降幅35%,毛利潤由1.96億元調低至1.17億元,降幅40%;2026年的預測收入也由31.42億元調低至25.24億元,毛利潤由8.66億元調低至7.08億元。
更進一步,Robotaxi領域持續處于燒錢階段,華鑫證券指出,2025-2026年是關鍵窗口期,若無法實現規模化運營,可能進一步加劇財務壓力。
另一邊,小馬智行通過與豐田、北汽新能源、廣汽埃安的合作研發,三款合作車型將在2025年落地,整合各方資源下降低了生產成本,也提升了量產化能力。
同時,小馬智行采用輕資產運營模式,與第三方車隊、物流平臺合作,避免自建車隊的高額投入,降低資金壓力。
但劣勢在于,商業化進程仍面臨多重障礙,行業競爭的加劇和外部政策環境的不確定性為其未來發展蒙上陰影。
財務數據方面,2024年,小馬智行凈虧損達2.75億美元,較2023年的1.253億美元大幅擴大。其中,第四季度表現尤為嚴峻,總收入同比下降29.8%,毛利潤下滑56.5%,單季凈虧損1.81億美元,同比激增774.9%。
與文遠知行相同的是,高研發投入是虧損擴大的主因。全年研發投入10.0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
按照企業測算,Robotaxi車隊需達到1000臺規模才能實現盈虧平衡,但當前運營車輛遠未達標,收入難以覆蓋高昂的運營成本。
這意味著,即便技術領先,國內外諸多企業都亟待擴大商業化規模,否則將長期處于燒錢狀態。
03政策松綁與技術驗證
羅蘭貝格研究報告指出,Robotaxi商業化落地需跨越政策、技術、成本、運營及市場接受度五大關鍵門檻。政策是新技術躲不過的首要一環。
近年來,全球政策環境正在逐漸放寬:
美國通過法規松綁加速創新,2025年新規豁免自動駕駛車輛傳統安全配置,Waymo借此在5座城市鋪開運營;
中國以50余城地方立法先行先試,北上廣深L4測試區持續擴容;
迪拜以2030年25%自動駕駛滲透率為目標,吸引一眾中國企業搶灘布局。
歐盟等地區受碎片化法規制約,此類業務商業化進程相對滯后。
伴隨政策壁壘逐步削弱,頭部企業也正摒棄單打獨斗模式,反而轉向深度協同:Waymo與Uber聯手推動Robotaxi產能翻倍,小馬智行、文遠知行亦接入Uber全球網絡,借其運營體系快速擴張。
這種“技術公司+出行平臺”的模式顯著提升效率。據悉,小馬智行已實現1名技術員管理20輛車的運營水平,較傳統模式降本超60%。
剩下的問題,集中在單城驗證可持續的盈利模型上。
04
尾聲
Robotaxi賽道,正在超越講故事的階段。
隨著政策松綁與資本加碼,規模效應也許不是最緊急的,眼下的重心是如何在試點區域打造一個單城可持續盈利模型。這是一個資本更信任的故事,也更能緩解還要持續很久的資金壓力。
為了達到這一點,軟硬件的自主程度、對供應商的依賴度,都是層層環節中需要確定的要素。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ndrew_7251,深入交流更多汽車行業新進展。市場與項目咨詢、人才服務、決策研判,添加Aristodemus0403。
- XINLIU -
喜歡就獎勵芯流一個“”和“在看”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