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以及截圖,請知悉。
7月17日,韓國總統府舉行了一次午餐會。85歲政壇元老金鐘仁“美國有人認為閣下是親華派”的提醒下,李在明明確表態可別誤會,第一位永遠是韓美同盟。而此距離他批評尹錫悅政府“過度親美”的競選口號僅過去三個月。
急于撕掉身上親華派標簽的李在明,究竟在打什么算盤?對于韓國來說,反華親美真的是一條值得去走的道路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絕食抗議、直播翻墻的政壇網紅,究竟要在中美之間玩出什么花活?
從未承認自己親華的親華派?
在2024年韓國總統大選期間,李在明的政治口號中就提到了中美關系等相關議題。在這些議題里面,李在明的競選口號,至少在我們中國人聽起來很舒服。
比如主張堅守臺海中立;還有韓國要主動修復對華關系等等。這些口號主張一出來,別說中國人了,就連他的競爭對手都開始拿“李在明是個親華派”來攻擊他。
所以說,在沒有當上大統領之前,不少人開始期待中韓關系,或許能迎來一定程度的升溫,對于東亞的地緣局勢、中國的國際環境都將帶來很大的好處。
然而,就在最近,李在明似乎就開始想要撕掉身上的親華標簽了。
7月16日,韓國總統府青瓦臺發布了官方聲明,明確表示李在明不會去9月3日的抗戰勝利80周年大閱兵。雖然他們官方給出了“行程沖突”“外交對等”等由頭,但是熟悉國際政治的朋友都知道,這種借口其實根本沒有多少說服力。
同時細看所謂的“行程沖突”可以發現,李在明后面的行程,不是要去美國見特朗普,就是要和日本首相見面。可以說,就是在中美之間,李在明已經開始選邊站,當年競選時候擺出來的那副在中美之間找平衡的姿態全無。
這種前后態度的極大反差,讓很多中國網友感到不滿。認為李在明就是一個兩面派,親華立場說放棄就放棄。但其實吧,他本人自己卻從來沒有說過自己是親華派。
李在明一直想做的,就是想在中美之間做平衡,只不過是此前中韓關系緊張,這種想要做平衡的姿態,讓人覺得他是親華派,甚至拒絕中國邀約觀禮的行為,也可以說是他平衡術的一個體現。
拒絕中國是李在明的平衡術?
根據韓國方面披露的消息,在拒絕中方抗戰勝利大閱兵的邀約前,韓國總統府內部有三大勢力,硬是吵了13天的架。
首先就是親美派主導的外交安全派。最近特朗普就在關稅問題上不斷給韓國施壓,要是李在明上任的第一次外出訪問,就給中國的話,美國恐怕會不高興,接下來的關稅貿易談判甚至有破裂的風險。
還有駐韓美軍問題的談判也進入關鍵時期,要是這時候出啥幺蛾子,美國估計不會有啥好臉色。這對于幾乎把國家命脈都交在美國人手上的韓國來說,簡直就是致命的。
第二派是產業界支持的經濟務實派,他們覺得得跟中國做生意,就算李在明不去,至少國會議長也要去一下,不要太難看。
韓國海關自己的統計數據來看,2024年對華出口就占韓國總出口的28%,尤其是韓國的支柱產業之一半導體,其63%的營收都在于中國。要是李在明一上臺就疏遠中國,這生意還做不做了?
第三派就是技術官僚為主的折中派。這群人覺得,中國不好得罪,美國也不是省油的燈。所以就想著能不能找到什么借口,合理地不去中國的閱兵式。既可以避免直接冒犯中國,又能向美國表明立場。
既保住了經濟利益,又不會在國際政治上陷入被動。而這一派給出的借口,就是剛剛提到的“行程沖突”“外交對等”。
雖然三派爭論激烈,但從結果上來看,李在明顯然采取了折中派的建議。
希望通過蹩腳的借口,在給美國交投名狀的同時,也不至于與中國太僵,還想玩一手平衡術。
但是,這個中美平衡術,李在明真的還能玩下去嗎?
滑向親美的平衡術必將失敗
先說結論,7月16日,李在明結束了13天的爭論,決定找理由不去中國后,李在明的中美平衡術基本就已經失敗了。
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場外事活動去不去的問題,而是李在明面對韓國“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結構性矛盾面前,對美國妥協,犧牲韓國戰略自主的行為。
作為韓國的國家元首,連自己能不能參加外事活動,都得看別的國家臉色的時候,就別妄談什么“平衡外交”了,他就沒那個實力。
從結果上來看,李在明的平衡外交崩塌之后,他大概率還是選擇傾向了美國。對于李在明來說,中韓關系帶來的經濟長期影響,還是沒有當下美國的關稅與駐軍問題來的緊急。
特朗普要求在8月1日之前設立4000億美元的對美產業基金,不然就要對韓國加征25%的鋼鋁關稅,還把關稅問題與駐韓美軍防衛費相掛鉤,暗示多交軍費就能減免關稅。甚至于美國的保守派政府智庫還給韓國畫了3條紅線:與中國經濟脫扣;在中美沖突中站隊美國;增加駐韓美軍防衛費。
其實早在6月6日,李在明就跟特朗普打電話了,他們不僅協商了關稅、韓美同盟等官方話題,還關于高爾夫、遇刺這些獨特的個人經歷進行交流。
在7月16日拒絕了中國之后,李在明在一天后發表公開聲明,直接說“處理所有問題將韓美同盟放在首位”,還派出特使,專門告訴特朗普自己永遠心向美國。
說白了,李在明確實有過想要在中美間找平衡的想法,但是上臺之后,掂量了一下自己幾斤幾兩,發現自己實力只能選邊站。相較于經濟密切的中國,把持著韓國國家安全命脈的美國更重要,所以也就自然而然趕忙撕掉身上的親華標簽。
這種做法雖然讓他得到了美國一時歡心,但是對于韓國長期的經濟發展、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都會產生深遠的不利影響。
看當年樸槿惠參加2015年抗戰勝利大閱兵,第二年韓國對華出口就增加了10.8%;2017年文在寅防滑修復薩德危機,中韓貿易額三年就增長了40%。
而如今李在明剛剛開始要站隊美國,其國內經濟形勢、中韓貿易就馬上受到了沖擊,三星西安廠的產能閑置35%,2025年第二季度對華出口同比降低18%,國內失業率也因中資企業受到沖擊而創下歷史新高。而這些問題,特朗普顯然是不會幫李在明去解決的。
可以說,李在明這種發現平衡外交玩不轉后,就開始倒向美國的短視外交行為,到頭只會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而下半年將召開的APEC峰會,恐怕是李在明為數不多彌合中韓裂痕的機會了。
參考:
李在明與特朗普通話 改組幕僚團隊丨新華網
APEC 峰會倒計時百日 美中領導人是否訪韓受關注丨韓聯社
李在明或缺席中國抗戰勝利紀念活動丨韓聯社
消息:中方擬邀請李在明出席抗戰勝利紀念活動丨韓聯社
中國駐韓使館向韓政府致函反映反華示威情況丨韓聯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