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杜甫筆下千古名篇中的經典意象
成為千余年后
傳統文化愛好者手中的飲品、食物
會是怎樣一番景象?
7月20日
“草堂一味?尋川杜甫草堂博物館
生活體驗中心”
(簡稱“草堂一味”)
正式試營業
這個位于杜甫草堂旁
面積僅590㎡的輕體量空間
以“文化餐飲+旅游賦能”為核心
將千年詩歌文化與現代生活體驗相融合
為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
激活了“微度假”新場景
茶飯之約
讓千年詩魂從典籍走向煙火
步入“草堂一味”,古雅氣息撲面而來:錯落的桌椅、透出暖黃光暈的燈罩、墻上的書畫卷軸、角落青瓷瓶中點綴的淡雅花枝,處處與草堂園林的雅致相映成趣。
試營業當天,“草堂一味”門前排起了熱鬧的隊伍。穿漢服的姑娘舉著手機對著門楣上“草堂一味”的木質匾額拍個不停,帶娃的家長牽著蹦跳的孩子念叨“去嘗嘗詩里寫的春韭炒蛋”,幾個背著相機的年輕人正討論著菜單上“杜詩冷萃”的命名由來——這個輕體量空間,在試營業首日就成了游客們的“打卡新寵”。
市場洞察是“草堂一味”的立足之本,攜程《2024新旅游消費報告》顯示,18—35歲客群占文博景區游客的62%,親子家庭客單價較2019年增長40%。“草堂一味”精準匹配這一趨勢,針對市場需求,“草堂一味”精準鎖定Z世代與親子家庭。8:30—23:00的超長運營時段、9.8元—30元的親民價格,以及無煙健康理念和落地窗取景草堂古柏的設計,一站式滿足“逛展—休憩—社交分享”需求,成為年輕人“曬圈”、親子家庭“研學+休閑”的新選擇。
在2024年,成都杜甫草堂的接待量超720萬人次,其中文創收入達到了4600萬元。成都杜甫草堂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草堂一味項目負責人王玨談到,四川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明確“堅持文化為魂、旅游為體、科技賦能、保護優先,持續優化文旅場景供給”,為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旅游名城錨定方向。而作為詩圣杜甫流寓成都的故居、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杜甫草堂承載著“詩史”文化根脈,也在不斷擴大文化體驗和消費新場景,豐富市民游客對于傳統文化的體驗。“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為來到這里的游客呈現一場跨越千年的茶飯之約,讓千年詩魂從典籍走向煙火。”
“杜甫本來就是美食家。”這里,杜甫詩歌的經典意象被賦予舌尖滋味。取材于《春夜喜雨》《贈衛八處士》等名篇,“春韭炒蛋”呼應“夜雨剪春韭”的清雅,“杜詩冷萃”暗藏草堂竹影的幽靜……從9.8元起的川式輕餐、親子套餐到無煙料理,讓游客從“讀懂詩句”邁向“共情詩心”,在味蕾與詩意的交融中,觸摸這片土地的文化肌理。
賦能片區
構建“十分鐘文化生態圈”
作為博物館重要的公共服務配套,“草堂一味”預計將有效延長觀眾停留時間1.5至2小時,顯著帶動青華路片區的二次消費。同時,它以“成都造”為核心,推出文創咖啡、杜詩主題伴手禮等產品,為草堂IP產業化探索“前店后廠”模式,助力“蓉品出川、蓉品出海”。
王玨介紹,“草堂一味”具有四大核心優勢。依托緊鄰詩圣故居的資源稟賦,它以“親民價格+沉浸體驗”讓普通人能以一頓簡餐的成本與千年詩歌對話;響應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旅游名城”部署,成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實踐樣本;未來將聯動浣花園林區、青羊宮等周邊資源,構建“十分鐘文化生態圈”,觀眾在一餐一茶間,即可切換“詩圣故居—川西園林—道韻文化—非遺技藝”的沉浸式體驗,讓“微度假”更具層次感。采用“博物館主導+專業餐飲團隊運營+文創IP孵化”的三元共建模式:博物館把控文化內核,確保每道菜品、每件文創都有“詩魂”;專業團隊負責場景打造與服務優化,讓體驗更接地氣;同步孵化“可帶走的詩”系列文創,實現文化價值的多元輸出。
“草堂一味”位于杜甫草堂北門,7月20日起,“草堂一味”將持續推出各類活動,感興趣的游客和市民不妨趁著暑假,去感受可以品嘗的詩,能夠帶走的記憶。
報道:陳靜
視頻:湯郁彬
編輯:梁藝懷
轉發周知,讓更多人知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