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南頻道
“向陽而生 追光而行”專題宣講會。受訪單位供圖
為激發青年學子學習熱情,引導新時代青年樹立遠大理想,7月17日,共青團慈利縣委聯合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湖南張家界(慈利)站先后在慈利縣銀澧學校和陽和土家族鄉漁浦村舉辦了“向陽而生 追光而行”專題宣講會。活動吸引了500余名師生及家長參與,現場氣氛熱烈。
以理想為帆,點亮青春征程。
活動伊始,慈利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縣長田剛致開場辭。他表示,清華大學和慈利縣依托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張家界(慈利)站精心澆灌的“合作種子”,已茁壯長成枝繁葉茂的大樹——其根脈深扎教育沃土,主干挺立產業之林,人才新葉迎風招展,“向陽而生 追光而行”宣講會的持續舉辦,也無疑為慈利青年學子搭建了與頂尖學府對話的橋梁。他希望慈利青年學子珍惜時光、孜孜不倦,用勤奮學習逐夢青春遠航。
以經驗為軸,賦能青年成才。
就讀于清華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的姚簡文同學以“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承擔社會責任,傳承清華精神”為主題,結合清華歷史與個人參與鄉村振興活動的實踐經歷,深刻闡釋了清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內涵。她呼吁青年學子將個人成長融入國家發展,在服務社會中實現人生價值。宣講會上,清華大學資源與環境研究院的孫佩穎同學圍繞“清華學子的求學之路與心得分享”,詳細介紹了高效學習方法與時間管理策略。她結合自身從普通大學考研進入清華的經歷,強調了目標設定、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她坦言:“清華夢并非遙不可及,關鍵在于找準方向、腳踏實地。”第三位分享的陳慧盈學姐以“用腳步丈量世界,以實踐點亮成長”為題,分享了她學習語文的方法和在湖南日報實習的經歷。她通過生動的案例展示了實踐對于知識轉化的重要性,鼓勵同學們打破課堂局限,在廣闊天地中錘煉本領、開拓視野。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宣講還邀請到了來自清華大學的兩位博士。雷鳴博士以“送你一輪明月”為題,從校訓、校歌、體育傳統和躬身實踐這四個維度,與大家一同探討清華精神的內核。“閱山河,觀天地,見眾生,尋自己”是他贈與大家的深刻人生哲理。黃健博士從“邏輯”與“習慣”這兩個方面展開,結合自己多年的學習經歷,細致分享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耐心教會大家如何在點滴積累中養成受益終身的良好學習習慣。
在互動答疑環節,同學們踴躍提問,就學科選擇、心理壓力應對等熱點問題展開交流。清華學子們以親身經驗耐心解答,并贈送了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文創產品,勉勵大家保持熱愛、堅持探索。現場掌聲此起彼伏,氣氛達到高潮,互動交流燃動全場,夢想的種子在同學們的心里悄然生根。
以安全為基,護航兒童成長。
此次“向陽而生 追光而行”宣講會,還聚焦了當下家庭與社會普遍關注的多個關鍵領域,邀請了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學生安全等多個領域的講師,與參與活動的家長展開了面對面的深入交流。講師們通過案例分享、問題答疑、經驗傳授等方式,為大家提供了極具針對性的指導與建議,讓這場宣講真正成為了一場匯聚智慧、助力下一代健康成長的有益對話。
此次專題宣講會在熱烈的掌聲中圓滿落幕。它不僅為學子們帶來了學習方法與成長經驗,更播撒下了理想與責任的種子,激勵著慈利青年在追光路上奮勇前行。未來,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湖南張家界(慈利)站將繼續踐行教育強國、人才強國的理念,以文化賦能為紐帶、以校地合作為動力、以青年行動為引擎,推動慈利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李昕怡)
“向陽而生 追光而行”專題宣講會。受訪單位供圖
“向陽而生 追光而行”專題宣講會。受訪單位供圖
“向陽而生 追光而行”專題宣講會。受訪單位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