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豪車圈內發生了一起重磅事件。
7月19日晚,上海一家保時捷中心里,當墻上掛鐘的指針指向深夜11點,銷售顧問對一位仍在猶豫的顧客催促到:“現在開票還來得及!過了今晚多付十幾萬!”。在展廳另一側,財務室內燈火通明,三臺帕拉梅拉同時簽單,打印機因連續工作發出焦糊味。這不是促銷狂歡,而是中國豪車市場因一紙新規上演的生死時速。
這一切,源于7月17日,財政部與稅務總局突然拋出的政策震撼彈——超豪華小汽車消費稅起征點從130萬元降至90萬元(不含增值稅),覆蓋所有動力類型車型(原文見下圖)。新政僅給市場三天緩沖期,7月20日立即執行。
換而言之,不管是燃油車、電動車還是燃料電池車,只要新車的價格在101.7萬以上都需要繳納超豪華車消費稅。主要影響的車型例如,奔馳S級(參數丨圖片)、GLS,邁巴赫S480,寶馬X7、寶馬X5M雷霆、寶馬7系高配版、仰望U8、蔚來ET9、豐田埃爾法、尊界S800頂配版、威爾法,路虎攬勝、保時捷卡宴等車型將受到影響。
以一輛含稅價150萬元的車型為例,消費者需額外承擔13萬元稅費,購車成本驟增10%。
新政前夜,全國豪華車4S店上演瘋狂一幕:北京寶馬店庫存X7一夜清空;深圳奔馳中心單日賣出半月銷量;保時捷911現車加價20萬仍被秒訂。這場由稅收政策引發的市場地震,正倒逼車企亮出底牌。
車企緊急拆招:兜底、拆解與降價三重博弈
政策落地48小時內,為了保住市場地位,車企應對策略迅速分化,上演一場精彩的商業攻防戰。
捷豹路虎率先出招。7月20日凌晨,官方聲明火速上線:即日起至7月31日,消費者購買路虎攬勝、攬勝運動版等指定車型,新增消費稅由廠家全額承擔。以攬勝盛世長軸版為例,消費者直接省下15萬元稅費。
奔馳經銷商網絡緊隨其后。多地4S店掛出通告:8月31日前下單邁巴赫S級,豪車稅由經銷商買單。這種廠商協同兜底的模式,既保住了價格體系,又避免客戶流失。
特斯拉則玩起“化整為零”。閃電般將Model X入門版指導價從92萬元調至89.9萬元,恰好卡在征稅門檻之下。同時把FSD完全自動駕駛功能拆分為6.4萬元選裝包。這種定價魔術既規避稅費,又保留利潤空間。
傳統豪強選擇正面強攻。寶馬7系部分車型直降27.57萬元清庫存;奔馳G級官降5.2萬元;瑪莎拉蒂Grecale SUV限時價下探至38.88萬元起。降價大旗揮舞下,部分觀望客戶被強勢轉化。
稅改沖擊波:90-130萬豪車的生死劫
新政如同一把精準的手術刀,切中了豪華車市場最敏感的神經。
受影響最大的不是勞斯萊斯等超豪華品牌,而是 “高端不奢侈”的中間層。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李顏偉指出:新政主要沖擊開票價在101.7萬-146.9萬元區間的新車。今年上半年,該價位段銷量約2萬輛,占豪華車總量的1.4%。
奔馳成最大“受害者”。數據顯示,其在該價格段占據48%市場份額,銷量達1.6萬輛;路虎與保時捷分別以23%和18%的占比緊隨其后。這些品牌的走量車型——攬勝運動版、卡宴高配版、奔馳S級等——恰好位于征稅紅區。
保時捷展廳的冰火兩重天折射行業困境。7月19日,上海某中心單日售出8臺車,銷售坦言:“帕拉梅拉現車加價15萬照樣搶光”。但7月20日客流驟減,銷售經理憂心忡忡:“選裝件現在都計入計稅價格,客戶要多付十多萬。”
更深層的危機在于消費邏輯重構。原本計劃百萬購車的精英階層面臨抉擇:是退而選擇80萬級國產新能源,還是咬牙直上200萬真豪車?這種斷層正在瓦解傳統豪華車市場的金字塔結構。
新能源與二手車的意外紅利
新政在制造陣痛的同時,也催生出新的市場機遇。
新能源豪車獲得結構性優勢。盡管純電動、燃料電池車首次納入征收范圍,但政策明確 “僅零售環節征收”,相比燃油車“生產+零售”雙重征稅更為優惠。疊加現有最高3萬元購置稅減免,90萬元級電動豪車綜合稅負仍比燃油車低15%-20%。
仰望U8、蔚來ET9等國產豪車因此受益。有消費者在體驗尊界S800后直言:“家里有保時捷和賓利,但想嘗嘗電動鮮”。政策無形中為國產高端新能源打開了突破口。
二手豪車市場迎來春天。新政明確規定 “二手超豪華車不征收消費稅”,這相當于給高端二手車發放免稅牌照。一輛原價120萬元的攬勝運動版,二手交易可直接省稅12萬元。
二手車商迅速行動。北京某高端二手車行連夜掛出廣告:“免稅準新車,立省十萬起”。展車、試駕車、庫存車一夜之間成為香餑餑,部分車商甚至推出“新車先落戶再轉賣”的避稅方案。
政策深意:從奢侈稅到綠色消費調節器
這場稅改遠超簡單的稅收征管調整,背后暗藏三重戰略意圖。
一、終結新能源豪車“免稅特權”。原政策僅針對燃油車,導致售價百萬的電動豪車長期免稅。新政實現 “油電同權” ,將純電動、燃料電池車統一納入,稅收公平邁出關鍵一步。
二、強化環保導向。雖然新能源車納入征稅,但通過 “僅終端征收”的特殊安排,仍比燃油車少一個征稅環節。這種設計既保障稅收公平,又維持電動化激勵,堪稱精妙的政策平衡術。
三、擠壓價格泡沫。新政嚴格規定 “精品、服務費計入計稅依據” ,徹底封堵了通過裝潢拆分避稅的漏洞。某寶馬經銷商透露:“以前靠20萬裝潢包規避稅費的路子行不通了”,這迫使車企回歸產品本質競爭。
相關人士向時代汽車透露:“要避免高檔豪車占用過多稅收優惠資源”。當政策杠桿精準撬動消費選擇,中國豪車市場正從“外資奢侈化”向 “價值理性化” 深刻轉型。
消費者行動指南:新政下的精明之選
面對政策劇變,購車決策需要新智慧:
一、把握兜底窗口期:捷豹路虎兜底政策僅持續至7月31日,奔馳邁巴赫補貼截至8月31日。瞄準攬勝、邁巴赫等車型的消費者,可抓住這波 “政策紅利” 。
二、關注“免稅臨界點”:裸車價(不含增值稅)89.9萬元成為黃金線。特斯拉Model X調價至89.9萬元的策略可能引發效仿,更多車企或推出“卡線版”車型。
三、掘金二手車市場:行駛里程5000公里內的準新車,因免征消費稅可能比新車便宜10%以上。某二手車平臺數據顯示,新政后高端二手車咨詢量暴增200%。
四、善用新能源優勢:150萬元進口燃油車總稅負約25萬元,而國產高端新能源(如蔚來ET7)綜合稅負僅9萬元,差價高達40%。精算全周期成本,電動豪車仍是理性之選。
這場由稅收政策引發的市場重構,終將回歸價值本質。當勞斯萊斯銷售淡定表示“我們的客戶從不在意稅費”,而保時捷銷售為每單多付的稅費焦頭爛額時,中國豪車市場的分層已然清晰。
政策可以改變價格標簽,卻無法動搖真正的價值。或許正如那位選擇國產電動豪車的企業家所言:“百萬座駕的價值不在稅費單上,而在每次啟動時的心動。”
對此,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