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三個月前還對中國商品加征125%天價關稅的特朗普
突然在7月18日宣布的最新關稅清單中把中國"除名"。
更反常的是,向來喜歡在社交媒體上對中國放狠話的特朗普,最近半個月竟然只字不提中國。
這種反常舉動,讓人不禁好奇:這位善變的美國總統到底在打什么算盤?
回看今年4月,特朗普剛開啟第二任期就對中國發起貿易戰,把中國商品關稅從34%直接提高到125%。
但這次中國沒有像2019年那樣讓步,而是立即還以顏色:不僅對美國商品同樣加稅125%,還使出了稀土這張王牌。
限制對美稀土出口,并把洛克希德·馬丁等美國軍工巨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
這一記重拳直接打在美國軍工產業的七寸上。
因為美國80%的稀土依賴中國供應,沒了這些關鍵材料,F-35戰機的生產線都要停工。
特朗普態度軟化不是沒有原因的。美國商會最新報告顯示,這場貿易戰已經讓美國企業損失超過1800億美元。
更讓特朗普頭疼的是,由于中國反制導致稀土等關鍵原材料短缺
美國軍工企業的股價集體跳水,波音、洛馬等巨頭的市值蒸發上千億美元。
眼看中期選舉臨近,經濟牌打不好可能輸掉選舉,特朗普不得不重新掂量對華政策的得失。
據白宮內部人士透露,特朗普現在最想做的,就是復制2019年的"成功經驗"。
當年他靠訪華達成協議,讓中國承諾購買2000億美元美國商品,賺足了政治資本。
但現在情況完全不同了——中國手握稀土、光伏、新能源等王牌,產業鏈完整度全球第一。
特朗普發現,關稅大棒不好使了,稀土卡脖子反而讓美國更疼。
中美實力對比已經發生根本變化。
五年前中國還底氣不足,如今中國不僅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還在5G、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領域領先。
更關鍵的是,中國市場的吸引力今非昔比。
特斯拉上海工廠年產百萬輛,蘋果30%的營收來自中國,這些美國巨頭都成了中國市場的利益相關者。
現在特朗普團隊正在悄悄為訪華鋪路。
美國商務部長總統可能在下半年訪問亞洲。這些動作都表明,白宮正在為高層接觸做準備。
但中國這次態度很明確。
外交部最新表態說:"中方始終敞開對話大門,但談判必須平等互利。"
言外之意就是,2019年那種不平等協議不會再有了。
特朗普若真要訪華,將面臨三大難題:怎么向國內解釋政策轉向?
怎么說服國會鷹派接受現實?最
重要的是,如果不能像上次那樣帶回大訂單,這次訪問豈不是白跑一趟?
最近雙方的互動值得玩味。美國突然取消對中國芯片出口限制,中國也恢復美國大豆進口檢疫。
這種微妙互動,可能預示著兩國關系即將迎來轉機。
這場博弈的最新進展是,7月20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悄悄將中國移出"匯率操縱國"名單。
這個象征性舉動,被解讀為特朗普在釋放緩和信號。
對中國而言,既要堅持核心利益不退讓,也要抓住美國尋求緩和的機會。
畢竟在全球化時代,合作共贏才是大勢所趨。
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的中國不會再被關稅大棒嚇住,特朗普想故技重施,恐怕要碰一鼻子灰了。
特朗普的政策反復,折射出美國對華戰略的深層次困境。
既想維持霸權,又離不開中國市場和供應鏈,這種矛盾心態導致政策搖擺不定。
正如《華爾街日報》評論:"美國在對華政策上患上了精神分裂癥。"
這場博弈遠未結束。但可以確定的是,特朗普若想靠老套路"刷政績",恐怕要失望了。
今天的中國,已經不再是任人拿捏的軟柿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