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謝炎伶 張紅瑤 張婕霓 姜艷群 李欣然 劉欣 曾俊儀 張馨 唐煒 康俊宇 唐媛 程曉冉 范思敏 肖珊珊 何慧婷)為弘揚教育家精神,豐富鄉村兒童的暑期文化生活。7月17日,衡陽師范學院文學院“寸草心計劃”塘韻薪禾公益實踐團以《陶行知文集》為藍本,為衡南縣三塘聯合學校松山中學的孩子們開啟了一場“教育思想解碼”領讀之旅。活動旨在引導孩子們深刻感悟“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在經典誦讀與互動思辨中激發閱讀興趣、培育自主思考能力,為鄉村學子暑期成長注入文化滋養。
(圖為師生合影 姜艷群攝)
活動中,主講人李欣然緊扣“國學經典誦讀”主題,生動講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生平與革新實踐。從大膽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的獨特教學舉措,到把知識巧妙比喻成如糖般甜蜜的暖心故事,再到用悠揚口琴聲代替傳統鈴聲,提醒學生喝水的貼心細節,還有先生兩次改名,以此踐行“先行后知”理念的動人軼事,這一個個鮮活的故事瞬間點燃了他們內心深處對知識和智慧的強烈渴望。
(圖為同學們進行互動誦讀 姜艷群攝)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經典誦讀環節,實踐團成員緊密結合“生活即教育”理念,巧妙地將經典融入生活場景,逐句拆解《大學之道》。孩子們在廚房中的煙火氣息,戶外的廣闊田野等生活場景中真切感受到知識無處不在。帶著對“生活即課堂”的深刻感悟,成員們又帶領孩子們誦讀起陶行知先生創作的童謠。教讀《小孩不小歌》時,通過分角色互動誦讀,幫助孩子們明白“人小心不小”的深意;《自立立人歌》則伴著拍手、拍腿、跺腳的歡快節奏,讓“自己的事自己干”的道理深入人心。
(圖為小同學書寫自立卡 姜艷群攝)
“身體有沒有進步?學問有沒有進步?道德有沒有進步?”為了讓孩子們更直觀地理解和反思“成長三問”,成員們加入了簡單又形象的身體互動:思考學問進步時,輕輕點點眉心,寓意知識的積累在大腦;思考道德進步時,溫柔撫撫胸口,表示品德修養源于內心。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從書本上的抽象文字轉化為孩子們每日三省吾身的生動實踐,讓這些寶貴思想真正融入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
此次沉浸式領讀活動,無疑是一堂生動鮮活的“生活教育”實踐課。它在鄉村兒童心中播下了教育智慧與求知精神的種子,讓陶行知先生“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教育箴言在新時代的鄉村教育舞臺上煥發出蓬勃生機與活力。未來,實踐團將持續聚焦鄉村兒童文化素養培育的迫切需求,深耕經典,不斷創新教育形式,豐富教育內容,為鄉村兒童的成長注入更多的知識養分與向上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