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7月24日中歐峰會僅剩三天,一場外交風波卻驟然掀起。歐盟突然宣布對中國的2家銀行和5家企業實施單邊制裁,理由仍是老調重彈的烏克蘭問題關聯。
面對這種臨門一腳前揮出的下馬威,中國也第一時間進行了回應。究竟是怎么回事?為何歐盟要這樣做呢?
歐盟的緊箍咒
當馮德萊恩團隊還在為訪華行程做最后準備時,大西洋彼岸的特朗普政府卻毫不客氣地給歐盟潑了一盆冷水。
特朗普對歐盟的耐心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失。他不僅明確拒絕推遲向歐盟發出關稅信函的最后期限,更獅子大開口,要求對歐盟所有輸美商品征收最低15%到20%的基準關稅,甚至對歐洲汽車堅持25%的高額關稅,并且意圖讓這些關稅成為永久性條款。
這種美國優先的強硬姿態,讓歐盟官員們此前的樂觀顯得格外蒼白。就在幾天前,不少西方媒體還在渲染美歐即將在8月1日前達成協議,歐盟甚至因此在對華態度上顯得底氣十足。
特朗普政府的瞬間變臉,像一記響亮的耳光,把歐盟從談判桌的幻想中打醒。歐盟提出的互降汽車關稅與10%封頂的溫和方案,在特朗普的關稅大棒面前脆弱得不堪一擊。
歐盟的自信,在現實的貿易鐵拳面前碎了一地。更讓歐盟脊背發涼的是,特朗普的目標異常清晰,不僅要歐洲的錢,更要歐洲的產業根基,逼迫歐洲企業遷往美國建廠,為美國制造輸血。
這種釜底抽薪的策略,直擊歐盟經濟的軟肋。當貿易保護主義的大棒落下,歐盟才驚覺自身經濟結構的脆弱性。
在能源上俄羅斯依賴轉向中東北非,但遠水難解近渴。稀土嚴重依賴中國供應鏈,不管是哪種的高度外部依賴,使其在美中兩個巨人面前難以挺直腰板。這種雙重依賴,成了歐盟外交舞臺上難以擺脫的沉重枷鎖。
既要吃飯又要砸鍋
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歐盟似乎把目光轉向了中國。馮德萊恩最終敲定訪華日期,被外界普遍解讀為尋求東方支持的信號。
不過,歐盟的外交動作卻充滿了令人費解的矛盾與反復。就在尋求與中國對話的同時,歐盟機構卻接連上演對華不友好戲碼,歐洲議會高票通過無端譴責中國稀土管理政策的決議,在烏克蘭危機背景下又單方面制裁中國實體。
這種吃飯砸鍋的行為模式,暴露出歐盟內部對華戰略的深度撕裂與方向迷失。其官方智庫已敏銳觀察到中國外交重心的戰略調整,中國正加速深化與全球南方國家的合作,構建更廣泛的國際陣線。
歐盟智庫報告直言不諱地指出在全球南方崛起的背景下,歐盟在中國戰略棋盤上的重要性正被重新評估甚至降級。這種認知本應促使歐盟更理性務實地看待對華關系。
而歐盟部分力量卻深陷意識形態窠臼,尤其在對俄烏沖突的認知上表現出令人咋舌的僵化。
他們罔顧中國在危機中始終堅持勸和促談、嚴格管控兩用物項出口的事實,武斷地將中俄之間正常的經貿往來扭曲為間接支持戰爭。
并以此為由在第18輪對俄制裁中再次波及中國企業和銀行。
這種缺乏事實依據、動輒揮舞制裁大棒的做派,不僅違背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更嚴重毒化了中歐合作所需的互信氛圍。
中國商務部不得不再次發出嚴正聲明,敦促歐方立即停止錯誤行為。
馮德萊恩此行,恰似帶著禮物卻仍握著棍棒。她能否真正代表歐盟放下身段,以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姿態與中方相向而行,成為中歐峰會能否取得實質成果的關鍵懸念。
歐盟的戰略迷
特朗普的關稅威脅絕非虛張聲勢,其設定的8月1日最后期限正在日益逼近。面對美國毫不留情的貿易霸凌,歐盟內部正經歷一場痛苦覺醒。
連此前主張溫和應對的德國,態度也發生了顯著逆轉,開始向支持對美強硬反制的法國立場靠攏。德國官員甚至撂下狠話,如果他們想要戰爭,他們就會得到戰爭!
這種罕見的激烈言辭,折射出歐盟被逼至墻角的憤怒與無奈。更值得關注的是,歐盟內部正在嚴肅討論啟用其從未動用的核選項,那就是反脅迫工具。
這項法律武器允許歐盟在遭受經濟霸凌時,實施包括對美國數字服務征稅、限制美企進入歐盟公共采購市場等強力反制措施。雖然馮德萊恩不久前還表示未到使用時刻,但《華爾街日報》透露,歐盟委員會已在積極為此做準備。
與此同時,歐盟內部尋求多元化自救的聲音也在增強。歐盟貿易委員謝夫喬維奇明確提出,應對美國壓力的策略之一是與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強合作,實現貿易關系多元化。
這無疑為歐盟調整對華關系、尋求更務實的合作提供了內在動力。在能源轉型、綠色科技、經濟穩定等諸多領域,中國市場的龐大需求與供應鏈的韌性,對歐盟經濟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意義。
歐盟此刻的處境,恰似航行在驚濤駭浪中的巨輪,一面是特朗普掀起的保護主義狂風驟雨,一面是中國提供的合作發展新航道。能否校準航向,考驗著歐洲領導人的智慧與勇氣。
馮德萊恩和科斯塔的訪華,本應是中歐關系回暖的契機。然而峰會前夕歐盟揮出的制裁下馬威,卻為其誠意打上了一個刺眼的問號。
歐盟若不能真正反思并摒棄這種居高臨下、一邊求合作一邊搞制裁的矛盾行徑,若不能在核心關切如烏克蘭問題上展現尊重事實的靈活姿態,那么其口頭宣稱的平等互惠,終將淪為空洞的口號。
當今世界,單邊霸凌與零和博弈日益不得人心。歐盟在特朗普關稅大棒下的窘迫,正是其過度依賴單一伙伴、缺乏戰略自主性的苦澀寫照。時代已然不同,中國對歐合作的大門始終敞開,但前提是相互尊重與平等相待。
歐盟能否真正放下不合時宜的傲慢身段,以務實理性的態度擁抱多極世界中的合作機遇?這不僅關乎中歐關系的未來,更決定著歐盟能否在21世紀的全球格局中找回自身的坐標與尊嚴。世界正注視著,歐盟是選擇在搖擺不定中沉淪,還是在自我革新中重生。
主要信源
全球前瞻|歐理會主席、歐委會主席即將訪華,出席第25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2025-07-21 11:49·澎湃新聞
歐盟制裁中國2家銀行和5家中企,外交部: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合法權益——湖北發布2025-07-21
美媒爆:美歐貿易談判進展不順,歐盟準備反擊,或將前所未有啟用“反脅迫工具”——環球網2025-07-2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