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談及戰爭,不少人熱血沸騰、拍案而起、高聲疾呼,“強硬些!”、“爭什么爭,直接開打!”仿佛戰爭不過是一場輕松的游戲,網絡上的言語沖突隨時可能升級為國與國之間的武力對抗。
然而,這些人并未意識到,一旦戰爭爆發,真的只是發射幾枚炮彈、轟炸幾處軍事目標、改變邊境線那么簡單嗎?
近年來,我國也遭遇了不少挑釁,甚至有戰機、軍艦直接闖入我國領空與領海,而外交部往往僅以口頭方式進行譴責,這讓不少人誤以為國家在退縮。
其實不然,中國在很大程度上已經選擇了對戰爭的克制,因為中國真正擔憂的不是戰場上的犧牲,而是百姓再次陷入那段令人窒息、連呼吸都困難的艱難歲月。
我們并非缺乏能力,而是深知戰爭的代價不一定意味著國破家亡,但必定是百姓生活的徹底崩塌。中國人經歷過這種苦難,也明白其后果,因此絕不敢輕易重蹈覆轍。
戰爭的鐵蹄
回望抗日戰爭,整整持續了14年,北平失守,華北大片國土淪陷。那時的百姓失去了家園、土地和糧食。
數以千萬計的民眾淪為難民,棲身橋洞、身穿粗布衣、一邊逃亡一邊哭泣。整村整村的人背井離鄉,沿著一條道路逃亡,天黑仍找不到落腳之地。許多人以為最糟的已經過去,殊不知噩夢才剛剛開始。
1937年,南京城內30多萬人失去了生命。1938年,為了阻止日軍進攻,國民政府下令決堤放水,結果洪水肆虐,造成50萬至100萬人死亡,1000萬災民無家可歸。
黃河水泛濫,田地顆粒無收,農民只能以樹皮、草根充饑,老人和孩子因饑餓與疾病而死去。一本舊書曾記錄,一家五口人最后只剩下母親帶著年幼的女兒,其他人早已埋入土中,而母親的眼神如同黃沙般空洞。
重慶大轟炸幾天內造成上萬人死亡,老弱婦孺躲進防空洞求生,卻因密閉空間窒息而死。更有日軍投放鼠疫菌,使用生化武器,瞬間摧毀一個村莊,幸存者也只是茍延殘喘。
盡管這些場景已成為過去,但它們從未從我們的歷史記憶中消失,因為這些苦難是幾代人親身經歷的現實。對于戰爭帶來的慘痛代價,我們比任何人都更清楚,那需要用多少年的時間、多少百姓的鮮血與青春去償還。
百姓苦一分,國家根基就弱一分
從小我們便被教導“國泰民安”四個字,但其中蘊含的深意,或許今天已鮮有人真正理解。國家是否強大,關鍵在于百姓是否能吃飽飯、有活干、能否挺直腰桿做人。
戰爭的關鍵不在于打得多么精彩,而在于戰后國家是否還能維持運轉??谷諔馉帟r期,百姓的生活有多艱難?
鐵路被炸毀、工廠停工、糧食被軍隊征用,留給百姓的只有不斷上漲的物價和日益消瘦的身體。一家人靠著一袋米勉強維生,幾乎難以存活。
沒有糧食與物資,市場變成空殼,鄉村盜賊四起,城市難民涌入,人們在混亂中掙扎求生,但下一頓飯從何而來,始終是個問題。若不將糧食供給軍隊,那么家園將徹底不復存在。
更嚴重的是,政府財政陷入困境,國民黨被迫大量發行紙幣,導致惡性通貨膨脹,百姓手中的錢越來越不值錢,對生活的最后希望也被剝奪。
那是一種怎樣的絕望?對國家失去信任,對未來毫無期待。這種怨氣在社會中蔓延,成為動搖國家根基的力量。百姓不再支持國民政府,所有人都明白,國民政府已走到盡頭。
你以為戰爭會讓某些國家更受尊重,但事實證明,戰爭最終只會撕裂社會,摧毀向上的力量。中國吃過這個苦頭,因此我們在追求和平的道路上格外謹慎,因為沒有人愿意再次讓百姓陷入苦難。
強大不等于好戰,中國的克制源于責任
如今的中國早已不是1937年的中國。我們擁有先進的軍艦、現代化戰機、紀律嚴明的軍隊,何懼一戰?今天的我們確實強大,但這些實力在“絕不讓百姓再受苦”的責任面前,反而成為我們最強大的克制。
三軍全面現代化,海軍擁有上百艘艦艇,各類戰機具備隱身與高機動能力,我們還有劃時代的東風系列導彈。無論是正面交鋒,還是面對強國威脅,這套軍事實力足以讓任何挑釁者三思。
正因為擁有這一切,我們才更清楚戰爭意味著什么。現代戰爭遠非古代攻城略地那么簡單。
一場全面戰爭的爆發,往往牽涉國家資源、全球經濟命脈,以及無數普通百姓當下的安寧生活。我們不是打不起仗,而是深知戰爭代價的沉重。像伊拉克、阿富汗那樣,戰爭摧毀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未來。
開戰容易,重建卻極其艱難。中國人不希望用“勝利”的代價換回家園的廢墟。中國追求和平,絕非軟弱,而是出于沉甸甸的責任。
讓和平成為底氣
幾十年的和平發展,使中國擁有了今天的底氣。自1949年以來,中國用最短的時間實現了從農田到高樓、從貧困到富裕的巨大轉變。土地改革、工業崛起、改革開放,和平紅利為我們提供了動力與時間。
幾十年前,溫飽還是夢想,而如今,每當乘坐高鐵出行、使用手機支付,我們感受到的是實實在在的生活質量。今天的百姓,不再需要啃樹皮、吃觀音土,也不再需要提心吊膽地過日子。中國人已從苦難中走出,這些幸存者的后代,也更加懂得和平的價值。
因此,我們從不軟弱,中國不會低頭,也決不會退讓。我們有能力在關鍵時刻守護自己的國家,但我們絕不會迷失在戰爭的幻覺之中。
國家的使命不是在道德高地上爭論,而是要確保百姓不再遭受壓迫、不再吃苦、不再在戰爭結束后流離失所。
結語
中國“害怕”戰爭嗎?并不是害怕流血犧牲,而是因為我們深知和平繁榮的來之不易。我們依靠幾十年的努力站了起來,可以自豪地說我們強大了,但在這顆強大的心臟之下,是對苦難歷史的銘記,是對人民幸福的堅守。
戰爭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答案,和平也從來不是輕而易舉的選擇。我們所希望的,不過是讓下一代人繼續享受和平的生活,繼續安穩地度過每一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