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至19日,長安大學“賡續紅脈啟新程,絲路通衝暖城行”暑期社會實踐隊深入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開展為期七天的紅色教育與社會調研。實踐隊以“紅色基因傳承”與“民族團結進步”為主線,足跡遍布準格爾旗、伊金霍洛旗等地,通過沉浸式學習、實地探訪與深度訪談,書寫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
實踐隊出發合照
實踐隊出發合照
實踐隊于7月13日到達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簡單修整后在周邊進行了基本的考察與調研,并開會進行更加細致與周全的分工安排,強調紀律與安全。
Day 1:銘記英烈精神,賡續紅色血脈
7月14日,實踐隊首站抵達沙圪堵鎮革命烈士紀念塔。隊員們向烈士骨灰堂敬獻花籃,瞻仰革命烈士紀念長廊與蒙漢功臣碑,聆聽學習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伊克昭盟工委、解放軍伊盟支隊的斗爭史實。在領誓人帶領下,全體成員重溫入黨誓詞,錚錚誓言回蕩在紀念塔前。隊員們還采訪了周邊居民,收集口述歷史素材,深刻感悟“為有犧牲多壯志”的革命精神。
實踐隊隊員于烈士紀念塔下莊嚴宣誓
Day 2:探訪黨建前沿,解碼基層治理
7月15日,實踐隊走進準格爾旗黨建展廳,系統觀摩“思想領航”“先鋒模范”“黨建成果”等主題展區。通過專題采訪講解員,隊員們深入了解了當地“人才強旗”戰略、鄉村振興創新舉措及基層治理典型案例。這些鮮活素材為后續撰寫調研報告、編制案例集奠定了堅實基礎,隊員們紛紛表示:“基層黨建的生動實踐,讓我們看到了理論落地的力量。”
實踐隊隊員于準格爾旗黨建展廳聆聽講解
Day 3:追尋紅色足跡,助力鄉村振興
7月16日,實踐隊深入龍口鎮大口村,參觀中共馬柵區委革命活動展廳、民俗文物展廳與紅色記憶展廳。村干部現場講解革命老區“走西口”歷史與鄉村振興成果,隊員們通過觀摩革命時期生產工具、訪談村干部,梳理出“紅色文化+綠色產業”的鄉村振興路徑。隊員感言:“當青春腳步與紅色土地同頻共振,我們更懂傳承與創新的使命。”
實踐隊隊員于大口村跟隨老干部的腳步參觀學習
實踐隊隊員對老干部進行采訪
Day 4:探礦區轉型,悟綠色發展
7月17日,實踐隊聚焦“紅色基因傳承”與“煤礦文化內涵”,探訪準能礦山生態旅游區。通過沉浸式學習延安精神展板、煤炭開采模型及企業文化展示,隊員們直觀感受到資源型地區轉型中的奮斗精神。準能集團以“暖城”建設為契機,推動煤電聯營與生態修復的實踐,讓隊員們深刻認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實踐隊成員于準能礦山基地聆聽學習
Day 5:共筑民族魂,凝聚向心力
7月18日,實踐隊走進展覽館,在“石榴籽講解員”引導下,追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歷史。通過多媒體互動場景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學習,隊員們領悟到:“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相擁。”展覽館內“新中國第一面國旗”展板、民族精神學習區等,進一步強化了隊員們的文化自信與團結意識。
實踐隊成員于伊金霍洛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展覽館聆講解
Day 6:對話文明交融,踐行青春使命
7月19日,實踐隊以“追尋紅色足跡,感悟文明交融”為主題參觀鄂爾多斯博物館。通過蒙古族歷史文物、古生物化石及“曙光·偉業”專題展,隊員們深入理解鄂爾多斯在“一帶一路”中的樞紐地位。討論中,大家一致表示:“新時代青年既要傳承紅色基因,更要以開放心態推動文明互鑒。”
實踐隊成員于鄂爾多斯博物館參觀學習
實踐成果與展望
七日踐學圓滿結束,相關訪談記錄與拍攝影像素材正在持續整理中。青年學子將在歷史與現實的交融中汲取力量,以實際行動書寫“強國有我”的青春答卷。
供稿:劉思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