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海關總署數據顯示,6月中國對美稀土磁鐵出口量猛增至353噸,和5月相比暴增660%,達7倍之多。
這一變化緊跟中美5月達成貿易協議、部分關稅降低、英偉達獲準向中國售AI芯片而來。
全球產業鏈剛為供應恢復松口氣,中國卻打破自 2021 年起每年 3 月公開稀土開采配額的慣例(該配額曾是全球稀土貿易的核心參考指標),首次未對外公布本年度數額,下達時間推遲,還要求企業保密數額,背后深意引人遐想。
突然“放開”?不,是“定向放行”的精準操作
今年6月的數據確實嚇了一跳。353噸稀土磁鐵出口量,環比暴漲7倍不止。但要說中國因此“全面放開”,顯然是誤解了。
早在5月,中美剛就部分科技產品和原材料的關稅問題重啟談判,英偉達的AI芯片解禁也算個信號。于是中國這邊“對等回應”,恢復部分稀土磁鐵出口審批。
可你要真以為這是大門敞開,那就錯了。出口審批窗口很短,只有特定批次,目標客戶也是一水的民用企業,比如大眾、通用、雷諾這些造車的。軍工直接排除在外。
據行業反饋,6 月初稀土出口審批窗口期僅一周,企業集中申請導致短期數據激增,并非全面放開供應。
你需要,我可以供應,但節奏完全由政策主導。
美國“自產自銷”?現實沒那么簡單
面對中國的 “模糊調控”,2025 年上半年,美國國防部投入巨資,向 MP Materials(美國稀土生產商)和 Lynas(澳大利亞稀土企業)撥款,計劃在得州、加州建設本土稀土分離廠。
但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巨大差距。首先,美國的稀土礦偏輕稀土,對中重稀土還是得靠進口。其次冶煉技術卡脖子,環保標準又高,成本比中國高出三四倍不止。
美國稀土冶煉企業長期面臨環保成本高、技術跟不上的問題,像 MP Materials 這類企業曾因技術瓶頸導致產能提升緩慢。這加劇了通用電氣、洛克希德?馬丁等軍工企業的供應鏈緊張。
美國想靠“逆全球化”擺脫依賴中國的稀土供應鏈,但目前來看,這條路不僅推進慢,還麻煩不少。而中國這邊通過微調出口審批節奏,就能直接影響對方軍工供應鏈的穩定性。
配額隱身,價格說話:規則悄悄換了個模板
往年一開年,稀土行業最期待的就是國家公布年度開采和冶煉配額。數量多少、節奏如何,是市場的“指南針”,但2025年這個“指南針”卻沒了。
今年中國首次沒有對外公開配額總量,連發布時間都推遲到了6月。企業內部雖知曉數額,但對外一律保密。
面對詢問,僅以“看政策”回應,不透露具體信息。
就是不給你預期,不讓你提前布局。
以前國外資本可通過配額預判供應,提前囤貨炒作;現在配額保密,只能通過價格判斷市場走向。
7月,北方稀土集團把氧化鐠釹價格一口氣抬到每噸65萬元,漲幅9%。這個動作,和配額隱身是配套的:不告訴你我出多少貨,但我可以通過價格暗示你“現在不便宜,晚了更貴”。
但現在中國不再按固定模式出牌,境外資本只能靠價格信號猜測市場走向,真正的主導權,不在于手里有多少資源,而在于能否決定市場節奏。
從“賣礦”到“賣貨”:出口結構開始變了味
別只盯著那353噸磁鐵。2025 年上半年,中國整體稀土出口同比增長 12%,其中釹鐵硼磁體出口額同比增長 25%,占總出口額的 62%,成為出口主力。
以前,我們是“資源型輸出”:原礦、氧化物,誰要誰拉走。現在主力變成釹鐵硼磁體、高附加值制成品。新能源汽車、風電、智能終端,都離不開釹鐵硼。
有的企業已經把加工廠建到了越南、馬來西亞。在外頭加工,再出口成品,既規避了原料壁壘,又能提升出口附加值,簡直一箭雙雕。
這不是簡單的出口回暖,而是產業升級的體現:從資源出口到制成品輸出,再向技術主導轉型。
灰色地帶收緊,“打游擊”的時代過去了
7月19日,廣西開了個“打擊戰略礦產走私推進會”,由海關總署、公安部、自然資源部主辦,規格不低。
廣西稀土資源豐富,但也成為走私高發區。上半年,全國查了47起非法稀土走私案,200噸,6億人民幣,數字嚇人。
這回不光是抓人,更是用技術封口。衛星遙感、區塊鏈追蹤,全上了。灰色地帶開始清洗,走私的“游擊打法”玩不轉了。政策管住大門,技術封死后門。
走私鏈條的全環節監控強化,顯著提升了非法交易的風險成本。
軍民分流,精準打擊美軍工痛點
這一輪稀土調控,看上去模糊,實則精準。中國并沒有一刀切斷供,而是民用放行,軍用卡死。
拿F-35戰斗機來說,每架要417公斤稀土。美軍的核潛艇動輒4噸,可美國90%的稀土精煉還得靠中國。中重稀土供應收緊后,美軍工供應鏈隨即面臨緊張。
但中國并沒違反國際規則,而是通過“最終用途審查”機制來篩選:用來造車這樣的民用領域可以批,要是想用來造導彈這類軍工用途,就不批準。
小改變,大主動:規則制定者的崛起
從配額不公開到價格引導,從用途審查到走私打擊,中國稀土政策的變化看似“微調”,其實是系統級的重構。
歐盟出臺《關鍵原材料法案》,計劃砸 10 億歐元構建本土稀土供應鏈,試圖降低對中國依賴,但短期內仍難擺脫中國“供應中心”的地位。
美國那邊推進本土化,卻連遭技術、環保、資金多重挑戰,走得步履維艱。而中國通過出口調控、海外布局與價格引導,穩穩掌控著全球供應鏈節奏。
主動權不是喊出來的,是一環扣一環建立起來的。
結語
2025 年中國稀土出口量激增的背后,是“定向放行”的精準調控。
配額隱身、價格引導,出口結構轉變,灰色地帶收緊,再加上軍民分流精準打擊美軍工痛點。
中國通過一系列“微調”組合,重構稀土政策,在全球資源話語體系中掌握主動。這不僅是產業升級,更是大國博弈的關鍵落子,無聲卻已掀起波瀾。
參考資料:
袁周院長2025-07-20剛恢復稀土供應,中國對美國出口激增7倍,中方隨即打破一個慣例
免責聲明:本文國際新聞均來自公開信息整理,文中觀點分析僅代表個人,無任何不良引導。因國際局勢動態多變,信息會有時效性差異,本人已盡力核實,如有虛假或存疑部分,請立即聯系進行刪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權和配圖問題,侵刪。請讀者理性判斷,風險自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