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上海昆劇團一樓的多功能廳,10幾位演員圍坐在一起,從下午一點到六點,將《歸鴻賦》的劇本細細讀來。大多數演員都朗讀了兩個甚至以上的角色,“努力尋找自己表演中可能完成的突破。”上海昆劇團花臉名家吳雙對記者說。7月21日,上海昆劇團2025年度重點打造的原創劇目《歸鴻賦》正式建組,作品以本團力量為主,起用一批中青年主創,聚焦“竹林七賢”之一嵇康的故事。
脫胎于上海昆劇團2015年創排的昆劇小戲《嵇康打鐵》,《歸鴻賦》歷經了10年20稿的打磨。“600年昆曲和魏晉風骨的相遇。”上海昆劇團青年編劇俞霞婷這樣談到。她將“竹林七賢”比作七個音符,音色各異,長短不一,他們組合在一起,彈奏出一曲“和而不同”的音樂。“嵇康就是一架‘琴’,他以不同凡響的彈奏方式,發出自己的聲音。”俞霞婷表示。《歸鴻賦》全劇以三國歸晉前的時期為臨界,以“三千太學生”趕赴嵇康“最后一課”為隱線。
昆曲向來以才子佳人戲見長,而《歸鴻賦》可以說是“一臺男人戲”,由凈行、生行、丑行挑大梁。吳雙領銜主演“嵇康”,他的師兄——上海京劇院丑角名家嚴慶谷擔綱“山濤”。“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命態度、“非湯武而薄周孔”的批判精神,讓導演俞鰻文將嵇康視作魏晉風流的理想標本,“我們的創作旨在以昆曲雅正的中國式美學,虛實相構嵇康的精神世界,呈現一個立體而鮮活的魏晉縮影。”
“多年來,上海昆劇團始終堅持致敬經典、激活傳統。”上海昆劇團團長谷好好表示:“原創昆劇《歸鴻賦》既是對昆曲藝術本體的堅守,更是對傳統題材的開拓,也是我們長期堅持人才培養的一次成果展示,期待通過這部作品推出新一批優秀創作人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