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趙萌萌)“手機殼選不對等于手抓毒源”“手機殼需要達到食品級”……7月20日,“塑料味濃烈的手機殼有毒物質或超標”相關話題登上熱搜,引發消費者關注。
前不久,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對隨機抽取的20款手機殼監測,發現部分低價手機殼鉛含量超出國家標準上限30倍。鉛含量超標,不僅對人體細胞有害,還可能破壞骨骼,引發腎衰竭。
某品牌手機殼。圖片來自南京發布公眾號
手機殼為何成為“健康隱形殺手”?記者了解到,按照現行規定,手機殼屬于“一般工業產品”,無需強制認證,僅需符合2019年中國通信工業協會發布實施了團體標準T/CA105—2019《手機殼套通用技術要求》。一些無良商家會回收醫療廢料、電子垃圾,簡單處理后注塑成型,這樣的手機殼往往塑化劑、多環芳烴、重金屬等有毒物質超標。
“手機殼散發出的濃烈塑料味,往往是有害物質超標的信號。”7月20日,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醫師王春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這類異味多來自甲醛、苯系物、塑化劑等,其中甲醛會刺激呼吸道黏膜,長期吸入可能引發咳嗽、哮喘;苯系物具有揮發性,可通過皮膚接觸或呼吸進入人體,影響神經系統和造血功能,免疫力較弱的兒童、老人更易受影響。很多人覺得‘晾晾就沒味’,但部分有害物質揮發周期長達數年,長期貼身接觸可能增加過敏、皮膚炎癥風險,甚至對肝腎功能造成潛在損傷。”
如何正確選擇手機殼?王春表示,優先選購液態硅膠或TPU手機殼,這兩種材質通常無異味,捏起來軟但有韌性。如果手機殼有刺鼻異味,或手感過于黏膩、掉色,且邊緣毛刺過多、按鍵卡頓,可能屬于劣質手機殼,不建議購買。
此外,優先選擇標有3C認證、執行國標《手機殼套通用技術要求》的產品。正規手機殼通常會在包裝上注明材質,如食品級硅膠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