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年輕人熱衷收藏二次元周邊產品。20日入伏天氣剛開啟,“家里吧唧太多女孩深夜中毒送醫”登上熱搜。原來是一位網友在社交平臺分享了自己凌晨被救護車送醫的經歷。該網友稱,自己被急救是因家中囤積大量“吧唧”(徽章),在半夜突發不適,讓二次元迷們直呼“破防”。
來源:海峽都市報
醫生提醒,夏季高溫環境下,徽章膠水、塑料包裝等材料可能釋放有害物質,長期堆積或引發健康隱患。呼吁年輕人理性消費,注意房間通風收納。
這些身邊的物品高溫天氣都可能變"毒源"
1、劣質手機殼
據媒體報道,一些消費者反映自己很喜歡從電商平臺上買的便宜手機殼,散發出濃烈的塑料味,而當手機發熱時,刺鼻的味道更明顯。在某電商平臺銷量靠前的“9.9元包郵”手機殼,“拆封后即散發濃烈塑料味”的評論居高不下,還有消費者指出,使用一個月后,手機殼還有殘留的異味難以消散。
相關調查顯示,一些小作坊為壓縮成本,使用回收塑料、工業級染料,甚至違規添加廉價助劑。這樣的手機殼往往攜帶塑化劑、多環芳烴、重金屬等有毒物質。其中的塑化劑通常也就是指鄰苯二甲酸酯。
專家指出,手機長時間使用后發熱(通常達38-45℃),會顯著增加化學物質揮發。例如,鄰苯二甲酸酯在高溫下的釋放量可比常溫高5-7倍。夏季高溫環境下,有害物質釋放風險進一步上升。
此外,這樣的廉價手機殼重金屬含量易超標。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此前曾開展手機殼產品質量專項風險監測,隨機從各類銷售渠道購買價格從十幾元到近百元不等的20款手機殼,對有害物質含量等指標進行產品質量安全評估。評估結果顯示,部分低價手機殼的鉛含量超出國家標準上限30倍。
相關報道顯示,目前,手機殼未被列入強制性認證商品目錄,“三無”產品可能通過電商渠道流入市場。建議購買手機殼優先選購液態硅膠或TPU手機殼,這兩種材質通常無異味,捏起來軟但有韌性。如果手機殼有刺鼻異味,或手感過于黏膩、掉色,且邊緣毛刺過多、按鍵卡頓,可能屬于劣質手機殼,不建議購買。此外優先選擇明確標有3C認證、執行國標《手機殼套通用技術要求》的產品。正規手機殼通常會在包裝上注明材質,如食品級硅膠等。
相關報道顯示,目前,手機殼未被列入強制性認證商品目錄,“三無
2、不合格涼席
夏天用的涼席如果不合格,也可能成為貼身“毒物”。據此前央視報道,浙江的一次抽檢中發現,某款涼席的甲醛居然超標了10倍以上。
為什么涼席也有甲醛風險?這主要是因為涼席多采用竹、藤、草等天然物質,生產過程中難免用到殺毒、漂白工藝。部分雙面涼席還可能使用特定膠水粘合,導致很多涼席中存在甲醛。再加上涼席直接與身體接觸,假如甲醛超標,很可能刺激呼吸道和眼睛,降低免疫力,甚至引起甲醛中毒。
專家提醒:購買涼席時,可以注意看國標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了解涼席安全類別,建議選擇A類標準,更為環保安全。
3、"毒拖鞋""毒涼鞋"
夏天拖鞋涼鞋都是標配。近期,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消費提醒,部分網售兒童塑料拖鞋(特別是PVC材質)存在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塑化劑)超標等問題,消費者在選購兒童塑料拖鞋時需提高風險防范意識。
廣東省市場監管部門還發布警示價格參考:EVA材質兒童塑料拖鞋的質量安全警示價格為每雙11元,每雙售價低于11元的應引起警惕;PVC材質兒童塑料拖鞋的質量安全警示價格為每雙7元,每雙售價低于7元的應引起警惕
市監部門發文顯示,市面上“兒童塑料拖鞋”主要材質為聚氯乙烯(PVC)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PVC材質往往需要添加增塑劑以改善柔軟度和彈性。部分廠家為增加產品舒適度并控制成本,使用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可能導致該類物質總含量超出國家標準限值(要求<0.1%)。選用環保型增塑劑的產品可降低風險,但原材料成本會有所提高。
一雙鄰苯超標509倍的三無涼鞋。圖源央視網
生活中還有哪些存在隱患的物質,歡迎跟帖補充!
來源:新華日報健康、海峽都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