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蘭開拓者更衣室的0號衣柜前,達米安·利拉德剛貼上自己的名牌,手機就彈出一條新消息提醒。 他劃開屏幕,看到新秀楊瀚森在社媒評論區刷了一串“Yes Sirrrrrrr~~”,后面跟著七個感嘆號。 利拉德笑著點了贊——這個19歲的中國大個子,三天前剛在夏季聯賽用一記約基奇式的高位策應助攻登上NBA官方集錦,此刻卻像個追星成功的球迷。
中鋒輪換格局:克林根首發背后的邏輯
當艾頓被裁的消息傳遍聯盟時,開拓者管理層辦公室里正進行著關鍵推演。 總經理克羅寧在白板上劃掉艾頓的名字,在克林根下方重重畫了圈。 這個2024年的7號秀上賽季場均6.5分8籃板1.6蓋帽的數據看似平庸,但防守效率值排進新秀前三。 球隊需要他的護框能力來填補致命短板:上賽季對手在開拓者禁區命中率高達68%,內線失分全聯盟墊底。
羅威的傷病史讓教練組不得不謹慎。 過去三年他僅出戰61場,2025年更是因膝傷直接報銷。 隊醫遞來的報告寫著紅字警告:新賽季必須嚴格限制時間,背靠背比賽強制輪休。 這直接鎖定了克林根的首發位置——揭幕戰預計給他26-28分鐘,而羅威的場均時間被壓縮在14分鐘以內。
第三中鋒的生存法則:傷病清單就是機會清單
楊瀚森在夏季聯賽更衣室整理行裝時,體能教練塞給他一份標注日期的日程表。 7月25日回國備戰亞洲杯,9月返美訓練營報到,而表格底部用紅筆加粗了一行字:“羅威復診日:11月/1月/3月”。 這暗示著殘酷的現實:當羅威因膝蓋維護缺席時,才是第三中鋒的登場窗口。
隊記Mike Richman在播客中算過一筆賬:克林根和羅威預計吃掉42分鐘,剩余6分鐘可能被小陣容瓜分。 但羅威近三年出勤率僅34%,按82場折算將缺席約54場。 尤其在背靠背的第二晚,楊瀚森的名字很可能突然出現在激活名單。
技術適配性:夏聯數據揭示的勝負手
拉斯維加斯的球探報告里,楊瀚森的優缺點被具象成兩行對比數據:
優勢項:場均24.5分鐘送出3.8次助攻,超過同期約基奇的1.4次;87.5%的罰球命中率讓對手不敢砍鯊;2.3次蓋帽展示護框嗅覺。
風險項:面對NBA級別內線強攻時,低位命中率驟降至40%;末節效率下滑明顯,體能僅支撐連續15分鐘高強度對抗。
這些數字解釋了為何開拓者助教組專門為他設計高位策應戰術。 當楊瀚森站在三分線外持球時,33.3%的遠投命中率足以牽制防守,此時他216cm身高提供的傳球視野成為殺招——夏季聯賽對火箭一戰,他5次助攻有3次轉化為空位三分。
重建期的殘酷邏輯:擺爛優先于培養
比盧普斯教練的戰術板上貼著克羅寧的手寫便簽:“2026年狀元簽概率:14%”。 這決定了新賽季的核心策略:克林根需要在實戰中練級,但戰績壓力為零。
這種環境對楊瀚森是把雙刃劍:
利好面:球隊容忍新人犯錯,對防守漏人或進攻失誤的容忍度遠高于季后賽球隊。
殘酷面:當羅威缺席時,球隊可能優先試用6尺9寸的杜普-里斯打小陣容,而非給楊瀚森完整輪換時間。
總經理辦公室的監控屏正循環播放楊瀚森夏季聯賽集錦,但克羅寧的視線始終鎖定在另一組畫面:克林根在康涅狄格大學決賽單場7次封蓋的錄像。 球探總監指著屏幕說:“我們需要這個來拯救聯盟墊底的內線防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