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還沒到下旬,武漢人已經(jīng)被“晝夜蒸籠”熬得睡不著了。凌晨兩點被窩像扣著暖水袋,手機顯示35℃,退熱貼成了睡覺標配。氣象局報36℃,下午三點軟件跳體感40.
2℃,鞋底踩地發(fā)虛,是熱島加濕度在“雙打”。
副熱帶高壓今年瘋得早,把八月的“燒烤劇本”提前塞給七月。江浙滬集體掛高溫預(yù)警,上海徐家匯站39.4℃,破了最早38℃以上記錄。
武漢雨水被擠到華北,頭頂像蓋玻璃罩,熱量散不出去,梅雨季沒官宣結(jié)束,濕熱卻賴著不走。氣象臺說未來七天高溫日連軸轉(zhuǎn),午后36-37℃,夜里28-29℃,體感不降30℃以下。去年入伏前武漢3天35℃+,今年剛七月就9天,照這節(jié)奏,入伏后怕是要沖40天高溫。
電費跑成“小火箭”是小事,老人小孩扛不住才揪心。上海急診量漲四成,武漢中心醫(yī)院這幾天熱射病送ICU的比往年多,真不是曬黑那么簡單。
晚上九點前別關(guān)空調(diào),調(diào)28℃+風扇,比半夜爬起來開省電還護心。出汗多的人一小時補200毫升溫淡鹽水,西瓜黃瓜比荔枝強,高糖水果越吃越渴。
必須出門的話,早上九點前回來,或者晚上八點后再遛彎,大中午出去就是“找罪受”。
有人盼下周那場雨救場,可預(yù)報說雨來當天最高34℃,干熱變悶熱,衣服能濕兩遍。別指望一場雨拉回春天,它就是把“烤爐”換成“蒸屜”,該熱還是熱。武漢人早習(xí)慣夏天,可一年比一年來得早、熱得狠,去年高溫日數(shù)破了1951年紀錄。
今年要是再破,電費賬單、醫(yī)院急診、外賣小哥全得“連軸轉(zhuǎn)”。
空調(diào)外機嗡嗡響時,想想樓頂?shù)目爝f員、工地的鋼筋工,他們身上的汗是“真金白銀”在蒸發(fā)。凌晨兩點下樓買冰可樂,小區(qū)保安大叔在路燈下轉(zhuǎn)圈,夜班不讓睡,風扇吹熱風,就等灑水車路過那三分鐘涼快。
天亮后他還得曬十小時,這樣的日子,他還有整整一個夏天。家里有老人的,記得拆空調(diào)濾網(wǎng)掃一掃,灰厚了機器多轉(zhuǎn)一小時,電表跑得更快。孩子補習(xí)班下課別急著回家,地鐵站、地下商場坐十分鐘,緩過勁再上地面。
外賣小哥說湯灑了別生氣,他剛從“地表煎鍋”里爬出來,手指紅得像煮過。今年夏天會不會比去年更久?誰也說不準,身體的感覺最誠實。
別把它當“熬一熬”的小插曲,得提前準備,當一場“硬仗”打。至于高溫日數(shù)能不能再破紀錄?現(xiàn)在誰也不敢打包票,只能說——熱歸熱,日子還得過,互相搭把手,總能挺過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