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聽劉玲老師架構(gòu)學(xué)沙龍上的分享,突然有一個感悟——潛意識里面都暗藏著人性的需求。
比如說一些共性的需求,像安全感啊,價值感啊,歸屬感啊。而每一個語言和行為的背后呢,也都藏著一個需求,比如說被看見,被接納,被允許,被信任,被理解,被關(guān)心,被愛……
而正是因為有這些共性的需求,所以才會倒逼這個人,有一些我們所不能理解的行為,或者是我們覺得是一些不好的行為,而這個觀點同樣適用于孩子。
這個圖呢,我稱之為潛意識形成的兩種因素,一種是外界因素,就是這個人習(xí)慣被對待的方式就會形成他自己的潛意識。也就是說它所生存的這樣一個客觀的外在環(huán)境,或者說是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人是環(huán)境下的產(chǎn)物,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另外一個呢,就是他習(xí)慣的應(yīng)對被對待的這件事情的方式就會形成它的本能。也就是說當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他是如何應(yīng)對的,久而久之他的應(yīng)對方式就會形成他的本能。
而他的這個本能呢,又受潛意識的影響。久而久之呢,就會形成他對這件事情的一種認知啊,或者說是一種觀念,或者我們常說的這種三觀等等。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認知和觀念,所以才會導(dǎo)致他有不同的行為。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呢,會有兩種人,一種人呢,就是說他無法跳出這個固有的認知圈子,就是他無法跳出這種觀念的模式,一直被他所束縛住,或者用玄學(xué)一點的叫法來講,我們稱之為命運。
另外呢,有一群人就是他覺察到原有的這種方式和關(guān)鍵模式不是他想要的,那么他就會做出一些其他的反應(yīng),或者說其他的一些我們認為那些是“不好的行為”,尤其是孩子,這個特別明顯,當他想要引起爸爸媽媽的關(guān)注的時候,或者說他不想和爸爸媽媽分離的時候,或者說他不想去上學(xué)的時候,那么這個孩子一定會做出而你覺得很不可思議的舉動或者是行為,甚至他會故意來激怒你等等。
所以在我們自動自發(fā)家庭教育這個思想當中呢,我們要從兩方面來推動這個教育觀念回歸正常。
一個呢是我們用正確的方式來對待家長,讓家長先感受到什么是正確的被對待,同時讓他把這種被正確的對待的方式傳遞給自己的孩子。
另外一個呢就是還要教會家長從語言上,從行為上,從思想上,從觀念上來,如何引導(dǎo)孩子正確的應(yīng)對這些反應(yīng)。或者說是培養(yǎng)孩子不受外界環(huán)境他人影響,而能夠自己主動成長的這樣一種能力。
那我們平時應(yīng)該如何去覺察這些呢?那這個可以通過刻意練習(xí)的方式來調(diào)整。
也就是說將我們固有的這種觀念和認知進行去升級去迭代,形成新的一種觀念和教育理念,把這個新的教育理念和觀念形成我們自己的潛意識,之后呢,我們把這個潛意識進行意識化。
這里呢,送大家4個刻意練習(xí)的方向:
1.覺察自己的情緒,覺察自己的語言,覺察自己的念頭。
2.最快的方式就是找別人練習(xí),敢于暴露自己的問題。
3.記錄每一個讓自己有情緒的問題,從問題中學(xué)會成長,學(xué)會化解一系列的問題。
4.遇到挑戰(zhàn)或困在情緒里面找能量比自己高的人,找更強的能量場去浸泡進行能量的對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