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經濟持樂觀的態(tài)度,還是悲觀的態(tài)度,學界一直有分歧。
馬光遠認為所有悲觀論者全錯了,因為中國的文字中,“危機”是個辯證體,危局是現(xiàn)實,而現(xiàn)實中又包含了未來的機遇。
這是不是有點辯證法的味道?但辯證法不是變戲法同,這里有兩個常識性疑點,一是古人說的“危機”,這個“機”更多的用法是指危險的形成都有它特定發(fā)動的機關,《莊子?逍遙游》:“子獨不見貍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機辟,死于罔罟。”這里的機就是捕獸的機關,并不是所有的機都是機遇; 二是經濟學不是哲學,經濟學的定位是基于核心指標的定位,美國大蕭條到來了,就是到來了,宏觀文件要做的是去解決30%的失業(yè)人口問題,而不是告訴他們未來發(fā)財?shù)臋C會將在遙遠的海平面上升起。
實際上,對中國經濟悲觀的學者,早在五年前已經對今天的經濟形勢做了預判。
如果說所有悲觀論者全錯了,也只能說,是因為他們沒有勇氣直面經濟的核心問題,談的都是現(xiàn)象,不能談本質,用張維迎的方式來表述,沒有讓辦公室精英建立起市場經濟起碼的知識點,從而經濟缺乏導向;傳統(tǒng)理論與市場經濟的發(fā)展錯位了,我們不是在經濟實踐中對經典理論做時代化、中國化的清理,相反,更多的是限制,防止,是讓蓬勃發(fā)展的生產力回到經典理論的鳥籠中。
2025年有幾個標志性的變化。
第一,易綱明確了經濟處于通縮周期,不但承認了通縮,而且承認已經縮了五年。這證實了悲觀主義者總是正確,但我們還是要不遺余力地相信,成功屬于樂觀主義者,祝福那些創(chuàng)業(yè)的使行者,中國太大了,容得下民營創(chuàng)業(yè)者。
第二,無損去產能的目標結束了,試圖通過拉消費重建供求平衡點已經不切實際,隨著特朗普開打關稅戰(zhàn),改寫了十幾年來中國經濟外需補內需的格局,僅僅靠消費刺激,難以走出下降螺旋,政策性的去產能是經濟學上的斷舍離,這已經不再是悲觀與樂觀之爭,而是斷臂求生,避免出現(xiàn)系統(tǒng)性的風險。
第三,中國必須結束理論與現(xiàn)實的悖論。
馬光遠說所有的悲觀主義者都錯了,這個說法成立,不過,所有的悲觀主義者之所以都錯了,并不是錯在了悲觀,而是到今天為止,整個學界沒有人能夠對傳統(tǒng)的不切實際的經典理論做一個時代化的、中國化的清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