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2025年7月22日
21點29分
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
「大暑」
雷博淵/攝
壹
大暑|暑氣溯源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此時氣溫達到頂峰,雷雨也格外頻繁,是一年中陽光最猛烈、最炎熱的節氣,“濕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
馬重光/攝
大暑
/ SUMMER 2025 /
大暑養生“四宜”
宜補水:夏季汗出過多會帶走體內津液,大暑時節做好防暑措施,常備綠豆湯、五花茶、淡鹽水等飲品補充水分、解暑清熱。
宜補覺:充足的休息有利于緩解浮躁煩悶的情緒,使陰陽調和,精力恢復。
宜除濕:暑濕侵害人體會出現口中黏膩、頭昏腦脹、肢體困重等癥狀。適當出汗有助驅除體內多余的濕氣。
宜祛暑:大暑時節,人們更容易“上火”,出現咽痛、煩躁、失眠等不適。飲食可多吃薏米、赤小豆、山藥、茯苓等以利濕,適當食用苦瓜等苦味食物,以清熱解暑。
此時更是“冬病夏治”黃金期:
三伏貼:三伏貼是一種中醫特色外治療法,在三伏天陽氣最旺盛時,將中藥貼敷于特定穴位,借助三伏天的高溫和人體陽氣升發,藥物透過皮膚滲透經絡,調節臟腑功能,增強免疫力。
艾灸祛濕:三伏灸常從夏至后開始啟動,此時艾灸可借助自然界旺盛的陽氣溫通經脈,驅散體內積寒,強壯脾腎陽氣。
劉永紅/攝
大暑習俗
Great Heat
飲伏茶: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由十多味中草藥煮成,有清涼祛暑的作用。茯茶在古時候經常出現于鄉間來往的道路上,會設涼亭招待來往的路人。
吃仙草: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莖葉曬干后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斗蟋蟀:斗蟋蟀亦稱“秋興”、“斗促織”、“斗蛐蛐”。用蟋蟀相斗取樂的娛樂活動。流行于全國多數地區。每年秋末舉行。斗蟋的壽命不長,這就將斗蟋蟀的季節限定在了秋季。而在古代漢字中,“秋”這個字正是蟋蟀的象形。蟋蟀體形雄而矯健。
王詩維/攝
1
一候:腐草為螢
古人認為草衰敗和腐爛之后,生命的運化在繼續,腐草變成螢火蟲。真實情況是螢火蟲在枯草上產卵,濕熱的大暑時節卵化而出。
2
二候:土潤溽暑
溽暑,說的就是現在高溫高濕的“桑拿天”。大暑后,濕氣濃重,不僅天氣悶熱,土地也很潮濕,濕氣好像從地里冒出來的。
3
三候:大雨時行
大暑過后,常在午后降下酣暢淋漓的大雨,可以稍稍緩解一些暑氣。此時的雨既是解渴的雨,也是提升肥力的雨,天氣也開始向立秋過渡。
潘功書/攝
在夏天的最后一個節氣
翻滾的熱浪里
荷花怒放、蜻蜓飛舞
豐盈的綠意盛放
不妨靜下來守一份寧靜
待秋風起時,收獲喜悅滿倉
來源:石景山區委宣傳部 石景山區融媒體中心
制圖:任翀
編輯:李嘉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