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網城ID:yjwccom
專注于燕郊本地生活資訊,為燕郊百姓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務;業務合作咨詢:13393160066 圖文廣告制作:13333160965
腐草為螢;土潤溽暑
大雨時行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夏季最后一個節氣。
斗指未,太陽黃經為120°,于公歷7月22日-24日交節。“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指炎熱之極。
氣象變化
QIXIANGBIANHUA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日照陽光最猛烈、最炎熱的節氣,“濕熱交蒸”也在此時到達頂點。
大暑是雷陣雨最多的時節,雨量充沛,高溫與多雨時期基本一致,雨熱同期。
季風氣候是中國地區的主要氣候,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中國多地高溫潮濕多雨。這個時節陽光猛烈、高溫潮濕多雨,雖不免有濕熱難熬之苦,卻十分有利于農作物成長,農作物在此期間成長最快。
物候現象
WU HOU XIAN XIANG
大雨時行
土潤溽暑
腐草為螢
一候腐草為螢
古人認為螢火蟲由腐草變化而成,盛夏高溫濕熱環境下,枯草腐化后滋生的微生物為螢火蟲提供了生存條件,夜間可見螢火蟲在腐草間飛舞。??
二候土潤溽暑
此時土壤濕度達到頂峰,熱氣與濕氣交織形成悶熱氣候,農作物因高溫高濕進入快速生長期,但人體易感濕熱不適。??
傳統
三候大雨時行
強對流天氣頻發,雷陣雨驟然而至,既緩解酷暑又易引發洪澇災害,體現了大暑時節氣候的劇烈波動特征。??
傳統習俗
CHUAN TONG XI SU
曬伏姜
伏姜源自中國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于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后食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奇效,有溫暖保健的功效。
伏姜中的姜辣素能有效地治療吃寒涼食物過多而引起的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喝過伏姜后,人會有身體發熱的感覺,這是因為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這樣不但能把多余的熱帶走,同時還能把體內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當身體吃了寒涼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調房間里呆久后,喝杯伏姜能及時消除因肌體寒重造成的各種不適。
喝伏茶
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費供應伏茶時間一般從農歷六月初到八月末。這種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
古時候,很多地方的農村都有個習俗,就是村里人會在村口的涼亭里放些茶水,免費給來往路人喝。如今,這樣的涼亭很少見到了,不過在溫州,這個幾百年前的習俗卻被一直保留了下來。每個涼亭里都有專人全天煮茶,保證供應。這種茶在溫州有個專門的稱呼,叫做“伏茶”。
燒伏香
伏香,大暑節氣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大部分地區的旱、澇、風災也最為頻繁,搶收搶種,抗旱排澇防臺和田間管理等任務很重,因此百姓燒香祈福,祈求風調雨順,百谷豐登;還有一種說法接近于中醫的灸,在伏天里用藥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療多種頑固的疾病。
喝暑羊
華北地區有在大暑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經過緊張的夏收勞動,人們非常疲倦,應該好好休息一下了。于是,全家聚在一起,每人吃一個香噴噴的新麥饃饃,喝一碗味道鮮美的羊肉湯。
斗蟋蟀
大暑是鄉村田野蟋蟀最多的時節,中國很多地區的人們有茶余飯后斗蟋蟀取樂的風俗。大人會先帶著小孩到田野里抓蟋蟀,然后到大樹底下玩起斗蟋蟀的游戲,可有趣了。
吃仙草
大小暑時節,天氣酷熱,福建、廣東和臺等地方有在大暑前后有吃仙草消暑解毒的習俗。 仙草又名涼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屬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藥食兩用植物資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莖葉曬干后可以做成燒仙草,廣東一帶叫涼粉,是一種消暑的甜品。
節氣養生
JIE QI YAN SHENG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個節氣。
中醫專家認為,這一時節“暑、濕、熱”三邪交織,易傷陽氣、耗津液,擾亂臟腑功能,養生防病重在健脾祛濕、清熱解暑、固護陽氣。
起居著衣護體康
大暑節氣講究“夜臥早起,午間小睡”。每天需保證至少7-8個小時的有效睡眠。
入睡時間應以晚些為宜,此時一天的暑熱時期已過,晚上較為清涼,容易入睡。起床時間可以適當早些,因為天亮的時間比較早,符合天人相應的養生之道。此時節要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避免烈日暴曬,注意室內降溫。
大暑時節出汗多,衣著以棉、麻、絲等天然纖維寬松透氣的衣物為上佳選擇。出門在外一定要做好防護,遮陽傘、防曬衣等都能減少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
飲食防暑宜清心
夏季歸心經,心喜涼,宜食酸,大暑飲食宜多酸多甘、清火祛濕。推薦酸梅湯。
可適當多吃一些酸甘性涼的蔬果,如西瓜、西紅柿、葡萄、黃瓜、苦瓜等。
為了補水、清火,大暑節氣還可多喝一些解暑糖水。如薏苡仁、茯苓、山藥、蓮藕、百合、綠豆、南瓜等食物,將這些食材熬粥或煮湯可祛暑。
按穴位點保體健
夏季炎熱潮濕,易造成血壓不穩;而天氣的忽冷忽熱,也容易給心臟造成負擔。
小布為您推薦幾個簡單的穴位點按小妙招。
定位:位于手腕側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伸手仰掌,用力握拳,腕橫紋上兩橫指,兩肌腱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心絞痛、心律不齊、胃炎等病。夏季常按揉此穴,可寧心安神、理氣止痛、止嘔止吐。
操作:每穴按揉5-10分鐘,以酸脹為度。
定位:位于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
主治:心經的穴位,可以去心臟的火毒,應常常按揉,以疏通經絡,還可調理睡眠和改善心臟不適。
操作:點按5-10分鐘,以酸脹為度。
定位:位于腘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中間。
主治:治療急性胃腸炎、急性腰扭傷、腰背痛、中暑等證。
操作:點按50次,以酸脹為度。
運動保健助體強
近些年很多人喜歡在三伏天曬背養生。醫生提示,三伏天是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季節,人后背有陽經,適當曬背確實可以提高人體陽氣,但穿著衣服曬背就可以,而且每次維持在二十分鐘以內,最好選擇上午八九點鐘的太陽。
大暑節氣也要適度運動。最好選擇清晨或傍晚進行鍛煉,避免在烈日照射下進行,適合選擇運動量相對較小的項目,如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等,避免過于疲勞、出汗過多而耗氣傷津,同時在運動過后要適當飲用溫開水。
大暑
總之,大暑節氣的養生重在于一個“清”字:注重飲食“清潔”、機體“清熱”的前提下,進行“清補”。
日常生活中切忌過于激動、急躁。大暑之日,可斂息涵養心神,壓抑心火,達到“心靜自然涼”的境界。
大暑時節
《銷暑》
唐·白居易
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得,難更與人同。
內容來自北京發布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