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頂街街道緊抓垃圾分類這個“關鍵小事”,堅持垃圾分類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不是“軟任務”而是“硬指標”,對標對表、較真碰硬,通過全方位統籌、全要素提質、全覆蓋宣傳、全過程監督的“四全”聯動,有效提升了轄區垃圾分類工作質效。
街道召開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制定街道垃圾分類桶站值守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包片領導、機關部室、社區網格的職責,以最剛性的要求抓落實。領導帶頭“真督導”,主要領導每周至少1次、其他處級領導每周至少2次深入社區開展現場檢查,每次檢查必須形成問題臺賬并督辦整改。薄弱小區由主要領導親自包片、掛牌督辦,每周通報整改進度。部門聯動“強協同”,機關各部室結合職能主動下沉,城管辦公室加強調度、開展培訓,綜合行政執法隊聚焦違規投放開展“靶向執法”,黨群工作辦公室將垃圾分類納入黨建考核重要指標。社區網格“嚴落實”,17個社區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帶領全體社工按網格開展常態化自查自糾,建立“問題銷號清單”,對反復出現問題的點位,倒查網格長、值守員的責任,切實把垃圾分類抓出效果。
街道緊抓垃圾分類工作的關鍵環節,認真傾聽居民意見,全面發動各方力量,加強業務培訓指導,讓居民切實感受垃圾分類的變化和實效。合桶并站“聽民意”,通過全面調研摸排各社區垃圾桶站,科學制定合桶計劃,有序優化數量與位置。半年來,完成104組合桶并站,升級8組為封閉桶站,鋪設全部桶站地墊。同時,利用撤桶后閑置空間,擬建40個電動自行車充電裝置,惠及居民。桶站值守“聚合力”,街道社區干部帶頭值守,壓緊壓實物業企業的責任,組建值守隊伍并詳細制定值班表,發動老街坊、志愿者補充力量,發動順豐驛站快遞小哥化身為“流動哨兵”,通過微信群反饋垃圾滿冒、隨便堆放等問題,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工作。培訓整改“見實效”,邀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專家與相關部門的負責人,開展檢查指標專項培訓,組織社區書記在金五區社區開展現場拉練教學;印發垃圾分類明白紙,明確值守人員具體職責;針對市、區檢查反饋的問題,立行立改、專人跟進,確保問題及時整改到位。
街道采用“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宣傳模式,廣泛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推動垃圾分類知識真正走進千家萬戶、深入人心。集中宣傳“廣輻射”,制定街道生活垃圾分類進社區宣傳活動實施方案,在模式口村、鑄造二區社區、金二區社區集中開展3場示范性宣傳活動,參與人數超2000人次,廣泛傳播垃圾分類知識和政策,有效提高了居民參與的積極性。線上推廣“常更新”,充分利用街道微信公眾號平臺,通過定期推送相關內容,持續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宣傳,讓居民便捷獲取垃圾分類信息,進一步擴大宣傳覆蓋面和影響力,強化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知。榜樣評選“樹標桿”,啟動尋找金頂街“最美老街坊”活動,設立分類先鋒獎項,對日常家庭垃圾分類正確投放率100%,積極參與社區垃圾分類宣傳和桶站值守活動的老街坊進行評選,以此樹立榜樣,不斷深化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
街道將垃圾分類工作與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和“改進作風提升能力年”活動結合起來,把所有考核指標量化到崗、責任到人,讓垃圾分類工作成為干部作風的“試金石”。考核“硬掛鉤”,將垃圾分類成效與社區考核、干部績效、物業評價等工作相掛鉤,對連續2個月排名后兩位的社區,取消年度評優資格;機關干部包片社區排名靠后的,年度考核不得評優;對落實不力的物業,扣除全部指導經費并納入行業黑名單。督查“常態化”,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每日檢查、每日通報,綜合行政執法隊每周開展“飛行檢查”,對混投、漏投問題嚴罰重處,典型案例公開曝光。問責“無例外”,街道紀工委全程介入,對責任落實不到位的物業公司進行約談,對連續3天排名倒數的社區“一把手”進行約談,對敷衍塞責、弄虛作假的社區,不僅要問責具體責任人,還將追究包片領導的連帶責任。
來源:金頂街街道
編輯:曹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