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京報網報道,朝鮮領導人會見拉夫羅夫時明確表態,朝鮮將“傾盡所能”支持俄羅斯的“正義事業”。這則消息迅速引發國際社會震動。蘇聯解體后,俄朝關系曾陷入低谷。經濟合作中斷,政治互動減少,兩國在國際舞臺上幾乎沒有協同動作。那時候,俄羅斯忙著處理國內動蕩,朝鮮則專注于應對西方制裁,雙方都沒精力經營彼此關系。
士兵(資料圖)
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情況慢慢變了。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不斷強化,同時對俄對朝的制裁力度加大。這讓俄羅斯和朝鮮都覺得,單打獨斗很難應對來自西方的壓力。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后,俄羅斯與西方關系急轉直下,開始重新審視與朝鮮的合作價值。朝鮮這邊,核問題引發的國際制裁越來越嚴,也需要找個有實力的伙伴打破孤立。
2023年,《俄朝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條約》正式簽署,這成了兩國關系升級的標志性事件。條約里寫明,雙方在軍事、能源、貿易等領域要展開深度合作。軍事上,俄羅斯向朝鮮提供了先進的防空系統技術資料。能源方面,俄羅斯每年向朝鮮輸送50萬噸原油,價格比國際市場低兩成。貿易額也在漲,2024年雙邊貿易額突破30億美元,是五年前的三倍多。
朝鮮向俄羅斯提供了數以千計的炮彈和火箭彈,這些彈藥的型號與俄軍現役裝備兼容,能直接投入戰場。還有部分短程導彈技術資料被送到俄羅斯軍工企業,幫助俄方改進現有武器系統。朝鮮派遣了約5000名工程兵進入俄羅斯境內,主要負責修復頓巴斯地區的橋梁和鐵路。另有消息稱,數百名朝鮮軍人以“志愿者”身份加入俄軍,參與前線防御任務。
俄軍在頓涅茨克的攻勢因為彈藥補給跟上了,推進速度比之前快了三成。朝鮮提供的炮彈填補了俄軍庫存缺口,讓前線部隊能維持高強度火力壓制。兵源壓力也小了些。朝鮮工程兵接手后勤保障任務后,俄軍可以把更多兵力調往前線。這對長期面臨兵員緊張的俄軍來說,是實實在在的幫助。
拉夫羅夫(資料圖)
烏克蘭軍方承認,最近面對的炮彈密度比上個月增加了近一倍,前線防御壓力陡增。烏軍的反攻計劃因為俄軍火力加強,不得不推遲實施。美國和歐盟對朝鮮采取了新的制裁措施,凍結了朝鮮在歐洲的部分資產。北約則宣布向烏克蘭增派防空系統,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新威脅。
美日韓三國近期舉行了聯合軍演,演習地點靠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日本宣布將增加20%的國防預算,韓國則加快了與美國的導彈技術合作。朝鮮試射了新型洲際導彈作為回應,射程覆蓋美國本土。俄羅斯表態支持朝鮮“捍衛國家主權”的行動,這讓東北亞的軍事對峙氣氛更濃了。
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關于俄烏問題的投票中,態度比之前更中立,既不批評俄羅斯,也不支持西方的新制裁提案。印度則趁機擴大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進口俄油的比例再提高五個百分點。一些非洲國家公開表示,理解朝鮮支持俄羅斯的立場,認為這是“反抗西方霸權”的表現。這說明國際社會對俄烏沖突的看法,正在出現新的分化。
俄軍得到朝鮮支持后,可能在冬季發動新的攻勢,目標是拿下整個頓巴斯地區。但烏克蘭有西方撐腰,也在整軍備戰,雙方很可能陷入更長期的拉鋸。和談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前提是雙方都覺得打不下去了。現在這種情況下,誰都不想先讓步,和談短期內很難有進展。
士兵(資料圖)
俄朝合作可能成為東北亞新的力量支點,這會讓美日韓同盟更加警惕,地區軍備競賽可能會升級。各國都在調整自己的戰略,想在新的格局中占據有利位置。
國際秩序的規則正在被重新定義。西方主導的制裁體系效果在減弱,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按自己的利益行事,不再盲目跟隨西方的腳步。這對現有的國際秩序來說,是挑戰也是改變的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