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十九號投資一點二萬億的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大工程正式開工,開工時現場沒啥大動靜,可幾個月前輿論場里大家討論得熱火朝天,緊張氛圍拉滿,現在一對比感覺特別不一樣。
要知道這個項目之前被印度媒體炒得厲害,說會引發亞洲 “水戰爭”,美國前國安顧問沙利文還親自出面讓印度拿 “環保” 當借口,給中國找不痛快。
可真到開工這天,之前叫得最兇的印度官方和西方媒體,全都沒了聲音,像是提前說好的一樣。
這種安靜不是誰賞的,本身就是一種結果,中國早就布好了局,這時候誰出來抗議不僅不合時宜,還得付出大代價,這場較量的輸贏,早在開工剪彩前就定了。
先發制人,堵死西方老路
對于這種跨境超級工程,中國心里門兒清:一動水就容易引來一堆非議,誰都知道“地緣威脅”和“生態破壞”是西方慣用的兩張牌,尤其是美國最喜歡在這種事上推別人上火線,自己坐山觀虎斗。
與其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招,中國這回干脆當莊家,先把游戲規則改了,第一步就是搬出權威數據。
中國不是偷偷摸摸搞項目,而是提前花了20多年,持續監測雅魯藏布江下游的水文情況,搞出了一整套詳細的科學報告,這份報告不僅自己用,還直接送到了聯合國。
這就等于提前把“環保指責”這條路堵死了:誰要質疑先拿出比我這份數據更硬的證據來再說,沒有那就閉嘴。
果不其然,沙利文一邊慫恿印度打“環保牌”,一邊準備拉歐洲議會炒作“生態危機”,結果發現根本接不下去。
印度這邊連點靠譜的數據都拿不出來,像樣的圖也沒有一張,一張嘴就透著沒底氣,說的話根本沒人信,在那份專業報告跟前,就跟個胡攪蠻纏的小孩似的。
第二步中國直接向下游國家印度和孟加拉國,通過外交渠道放出定心丸:電站采用的是“徑流式開發”,不會蓄水、不截流,更不會把水當戰略武器。
這句話非常精準,直擊對方內心最深的焦慮:你要建水壩會不會影響我們喝水灌溉?中國的回答是不會,盡管放心。
這就很關鍵了,原本可能被炒作成“水資源霸權”的動作,一下子被框定成了一次科學、負責任的清潔能源開發。
輿論的焦點也跟著變了,從“你會不會害我”,變成了“你已經提前保證了不會”,這一下子就把主動權抓在了中國自己手里。
最后一步是非常高明的“反將一軍”,面對印度國內那點零零星星的“水武器”叫囂,中國沒急著辯解,而是通過側面渠道,輕輕翻出一件舊賬。
印度當年在和巴基斯坦爭河水時,自己就干過威脅“斷水”的事,這下可就好玩了:一個自己歷史上就曾拿水當籌碼的國家,現在卻想裝成道德警察,誰還聽你的?
于是印度這波想打“道義牌”的小算盤,反倒讓自己尷尬了個底朝天,越吵越暴露自己屁股不干凈。
莫迪的沉默,實力說了算
如果說輿論戰、道義戰是中國在水電項目上的第一道防線,那現實的拳頭才是壓垮印度的最后一根稻草,莫迪政府之所以后來閉口不提,并不是覺悟了,而是被現實打得毫無選擇。
先從軍事說起,就在中國電站項目準備開工的兩個月前,也就是5月印巴邊境突然擦槍走火,雖然規模不大,但打得印度很沒面子。
最受期待的空軍部隊表現拉胯,居然還有戰機被巴基斯坦打下來了,這結果哪是啥戰果啊,對新德里來說簡直就是狠狠打了自己一巴掌。
這場沖突像一瓢冷水,直接潑醒了印度國內那些嚷著“要強硬對中國”的鷹派,現實就擺在眼前:連老對手巴基斯坦都沒能輕松拿下,要是跟軍力強悍得多的中國較上勁,那結局只會更慘。
莫迪政府很快就做了一筆賬:為了一個你根本攔不住的中國水電站,值得去惹中巴兩個鄰國嗎?
尤其是剛在邊境沖突里輸了,大家士氣低落到極點的時候,還敢這么冒險,這哪是傻啊,簡直就是在政治上自尋死路。
與此同時,印度在外交上也感到了寒意,之前敢在中印邊境問題上叫板,靠的是美國撐腰,作為“印太戰略”的一環,印度一度被捧成了牽制中國的“南亞支點”,但隨著特朗普政府上臺,局勢一夜變了樣。
本來關系就不穩定的美印之間,因為貿易問題徹底撕破臉,特朗普政府一言不合就對印度出口商品加關稅,逼得新德里焦頭爛額,這一下子讓印度意識到美國嘴上說得好聽,真動起手來一樣毫不客氣。
最尷尬的是,就在中國電站項目啟動時,印度想回頭找美國撐腰,卻發現自己這個“盟友”正忙著搞貿易報復,根本沒空理它,這讓印度猛然清醒:沒有美國這個外部杠桿,自己單打獨斗根本撼動不了中國。
所以軍事上受挫,外交上孤立,莫迪政府的“優先級排序”就變了,雅魯藏布江電站,從一個本來準備大聲抗議的“國家威脅”,被默默劃到了“不惹為妙”的“高風險事項”。
比起去折騰一座建在中國境內的水電站,還是先安撫國內輿論、處理好和巴基斯坦的爛攤子更實際。
超級工程背后的陽謀
真正讓印度連象征性反對都懶得做的,是中國把這事做得太“明牌”,明得讓你根本無從下手,這不是一場偷偷摸摸的暗戰,而是光明正大的陽謀:中國就是要干你能咋的?
這座水電站不是普通的發電項目,它的裝機容量高達6000萬千瓦,一年能發3000億度電,頂得上三個三峽電站,這么龐大的清潔能源體量正是中國“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重要一環。
這下電站就不是電站了,它變成了國家信用的象征,變成中國對全世界氣候承諾的支撐點。
誰要跳出來反對它,那就等于在破壞中國的全球形象、在挑戰國家意志,這個擔子不是誰都扛得起的,新德里更扛不起。
更別說這還牽涉到西藏的發展穩定,1.2萬億人民幣的投資砸下去,不僅能拉高整個西藏4%的GDP,還能帶動就業、基建、產業發展,這是能源工程,更是國家戰略工程,是“治藏穩藏”的經濟壓艙石。
換句話說,中國已經把這座電站和“國家臉面”捆綁在一起,誰想阻撓不是得罪一家企業,而是和整個中國為敵,這份“陽謀”攤在桌面上,你反對它就是不識時務。
可怕的是,印度回頭一看發現自己被中國卡脖子卡得死死的,在稀土上動不了,它想搞自己的稀土產業鏈,錢砸了不少,但技術不行,最終只能回頭繼續從中國進口。
而印度的電子、航天、軍工等產業,都離不開這些關鍵材料,水電項目開工前,印度外長蘇杰生悄悄來了趟中國天津,參加上合會議,態度明顯軟了很多。
這不是巧合,是因為他背后有一群印度企業主正著急得跳腳:如果和中國徹底撕破臉,稀土斷供,他們的工廠立馬得停工。
面對這個局,莫迪的選擇已經非常明確:你是為了一個你本來也阻止不了的電站去拼命,還是為了國內經濟穩定,裝作沒看見、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他當然知道怎么選,這不是戰略放棄,而是現實認輸,畢竟電站會建,稀土還得買,經濟才是眼下最要緊的事。
參考資料
1.《李強出席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開工儀式 并宣布工程開工》人民網
2.《媒體:美國安顧問沙利文訪問印度期間將討論中國水壩的影響》衛星通訊社
3.《外交部:中方修建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不會造成不良影響》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