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歲的大學生小李因長期便秘未及時治療,最終導致直腸脫垂 10 厘米,所幸經微創手術后康復。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楊景哥團隊通過精準手術,將其脫垂的直腸復位固定。
據了解,小李的便秘問題始于高中,因學業繁忙、久坐少動,逐漸出現排便困難。起初每 3 天排便一次且費力,后來癥狀加重,單次排便需近 1 小時,肛周出現腫物。由于不好意思就醫,他每次排便后都要手動將脫垂物推回,這種情況持續了五年。直到一次排便時,直腸完全脫出且無法回納,伴隨劇痛,他才緊急前往醫院急診科。
接診的程呂佳醫生表示,小李來院時直腸脫出約 10 厘米,呈寶塔狀,若處理不當可能導致腸管嵌頓壞死。醫生先嘗試復位未成功,隨后在腰麻下完成復位。檢查發現其肛門異常松弛,能容納 4 根手指(正常僅能容 1 根)。
楊景哥團隊為小李定制了治療方案:先通過全流質飲食、溫水坐浴和乳果糖緩瀉排空腸道、消腫;再做腸鏡等檢查評估功能;最后用腹腔鏡行直腸腹側補片固定術,將直腸和盆底懸吊。術后 5 天小李出院,3 個月后隨訪,排便規律,未再出現脫垂。
楊景哥指出,我國慢性便秘患病率達 4%-10%,每 20 人就有 1 人受影響。長期忽視可能引發直腸脫垂、肛裂等并發癥,甚至增加腸癌風險。程呂佳建議,改善便秘可調整飲食(多吃膳食纖維)、適度運動、養成固定排便習慣,必要時用乳果糖等溫和通便藥。他提醒,直腸脫垂可通過微創治療解決,切勿因害羞延誤治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