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FM93記者 王桔 / 通訊員 劉琪
FM93交通之聲原創稿件 轉載請注明來源
28歲的小美(化名)第一次懷寶寶,一路產檢綠燈的她順利地進入了孕晚期。婆婆也特意從老家趕來杭州,每天為她準備大魚大肉。隨著預產期的臨近,小美肚子越來越大,再加上天氣越來越熱,她愈加懶得活動。
(網絡配圖)
結果,最近半個月來,小美一次大便也沒解出來,在廁所一坐就是半個小時。一旁的婆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和老家小姐妹一商量,竟想出了一個土辦法:自己在家給媳婦灌腸!她說,很多美容院做“肛門水療”也是這個道理。
小美婆婆從藥店買來開塞露,將里面的液體物倒掉后,按照土方再灌入冷水,然后為媳婦進行了一通“灌腸”操作。結果小美不僅大便沒解出來,連小便也排不出來了,肚子還一陣陣痛了起來。小美一家見狀亂了手腳,趕緊將小美送到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急診產科醫生立即將小美收治住院,為小美插上了導尿管,一次性排出了近 1000ml的小便。再加上藥物抑制宮縮,同時給與口服乳果糖、非比麩等藥物軟化大便,小美終于情況穩定。
醫生了解情況后,嚴肅教育了小美及家人,自行灌腸風險極大,極有可能造成早產、感染甚至腸破裂等情況。小美一家認識到錯誤,小美婆婆感嘆,幸好及時來醫院了,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孕期便秘究竟該怎么辦?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產科醫生林曉表示,便秘在妊娠期較常見,妊娠期婦女的便秘發生率高達40%。妊娠期一旦出現便秘,緊隨其后的便是排便時間延長。用力排便時間過長,肛周血液循環不良,時間一長容易發生痔瘡,部分可能引起肛裂。除此以外,妊娠期便秘還會引起盆底功能障礙、盆腔器官脫垂,甚至誘發宮縮導致早產。他建議——
1.飲食調整
①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全谷物、蔬菜(如菠菜、西蘭花)、水果(如火龍果、西梅)和豆類。減少攝入咖啡、濃茶、辛辣刺激食物,飲食規律,避免大魚大肉、多吃蔬菜水果。
②充足飲水:每日飲水量最好在1.5L—2L水,也就是3-4瓶礦泉水的量(550ml一瓶的那種)。因為水攝入不夠會導致大便干燥,影響大便排出。。
③適量攝入益生菌:如酸奶(首選無糖酸奶)、發酵食品,調節腸道菌群。
2.適度運動
孕中期和孕后期在醫生建議下可采取合適的運動,如站立、慢速行走、瑜伽、孕婦操、各類家務勞動等,每日堅持30分鐘,微微出汗,促進腸道蠕動,對緩解便秘有很大幫助。
3.養成良好排便習慣
每日定時排便,不憋屎,排便時集中注意力,避免在大便時玩手機。
4.必要時使用藥物
乳果糖:安全性較高,可增加腸道滲透壓,軟化糞便。
開塞露:短期應急使用,但需避免頻繁使用以防依賴。
益生菌制劑:需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孕婦適用類型。
切勿自行使用瀉藥或灌腸,尤其避免刺激性瀉藥(如番瀉葉)和不明成分的“偏方”。
5.及時就醫
若便秘持續超過3天,或伴隨腹痛、腹脹、嘔吐等癥狀,應立即就診。醫生可能通過評估后開具安全藥物或進行專業處理。
林曉醫生提醒廣大孕婦,孕期身體變化復雜,任何干預措施都需謹慎。家庭“土辦法”可能出于好意,但缺乏科學依據,反而可能危害母嬰健康。面對便秘等常見問題,優先通過飲食和生活方式調整,必要時尋求專業醫療幫助,才是保障孕期安全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