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報道,日前,特朗普承認對俄“最后通牒”無效,馮德萊恩旋即要求中國“切斷對俄合作”。
特朗普給普京下的“50天停火令”已過半,克里姆林宮沒接招。白宮7月8日把話挑明:俄烏若談不成,美國將對俄出口商品一律加稅100%,買俄油的國家也要吃“次級關稅”。佩斯科夫一句“俄方需要時間研究”就把球踢回華盛頓。關稅大棒敲在莫斯科頭上,卻先疼到歐洲——去年歐盟四成天然氣、三成原油來自俄管道,真按100%征稅轉嫁給買家,德法工業電價立刻再漲兩成,歐洲理事會內部已出現“另起爐灶”的聲音。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攔不住普京,馮德萊恩把槍口轉向北京。她在布魯塞爾演講里列出“三張清單”:第一,要求中國與俄羅斯“切割”,否則中歐投資協定“難以向前”;第二,指責中國新能源產能“淹沒歐洲市場”;第三,抱怨稀土出口審批“卡脖子”。同一天,歐盟委員會宣布對中國電動車最高加征35%臨時反補貼稅。數字擺在這兒:2024年中俄貿易額沖到2400億美元,但軍品一項為零,九成合同落在石油、天然氣、大豆、牛肉這些民生條目上。歐洲硬把“買俄油”說成“援俄”,卻忘了自己2023年悄悄給烏克蘭運去170億歐元彈藥,其中一部分被烏軍倒賣到中東黑市,瑞典媒體自己都報了。
馮德萊恩的“切割”邏輯,在歐盟內部先遇尷尬。德國總理在柏林工商會直言:“對華強硬不等于自斷市場。”德國汽車行業30%利潤靠中國4S店,真把電動車擋在門外,大眾、寶馬先裁員。法國總統府放風,希望在9月北京峰會前“降溫”,稀土永磁體對空客發動機不可或缺,法國可不想飛機停線。
特朗普(資料圖)
中國外交部只用兩句話回應:“中俄正常合作不應受第三方干擾,中國始終是和平記錄者。”7月9日,王毅同巴西外長通話,宣布擴容“和平之友”小組,已有全球南方22國加入,目標是在聯合國框架下重啟俄烏談判。北京手里還有另一組數字:2024年中國向歐洲出口稀土永磁體2.8萬噸,占歐盟總需求的四成;如果審批真“低效”,這些電機早就轉不動。
特朗普的關稅牌、馮德萊恩的“切割牌”,背后是同一張焦慮牌桌。美國大選倒計時四個月,特朗普需要“強勢但不流血”的政績;歐盟經濟二季度環比零增長,馮德萊恩需要用外部敵人掩蓋內部裂痕。兩國都把中俄當成提款機,卻忘了莫斯科和北京各自有算盤。俄財政最新報告:即使丟掉歐美市場,靠中印兩國買油,2025年預算仍能盈余1.5萬億盧布。中國海關總署7月10日數據:上半年對俄出口機電產品增長42%,俄市場空白由中資迅速補上。
特朗普(資料圖)
克里姆林宮不急著回應特朗普,北京也沒打算按馮德萊恩的劇本走。普京把第三輪談判請柬放在明斯克,條件簡單——烏克蘭先停火;中國繼續賣風電設備給俄,也繼續買歐洲奢侈品,生意歸生意。至于“50天期限”到期后會發生什么?白宮經濟顧問私下承認,真把關稅落地,美國汽油價格可能再漲0.3美元一加侖,選民第一個不答應。
于是,華盛頓的警告、布魯塞爾的喊話,都變成了隔空喊話。俄烏前線炮火沒停,中歐班列卻每天從義烏、重慶開出,裝著光伏板、汽車零部件穿過西伯利亞。特朗普攔不住普京,馮德萊恩也攔不住中國,這才是眼下最讓美歐頭疼的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