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浙江臺州黃巖九峰公園的山道上,94歲的林瑞方開始了他的“晨練”——不是打太極,也不是散步,而是手持掃帚,一寸寸清掃烈士陵園的臺階。
義務清掃這件事,林瑞方已經做了30年。30年間,他掃禿了1000多把掃帚,從黃巖大橋到九峰山道,再到烈士陵園,他的身影被眾人熟知;30年間,他帶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義務清掃隊伍,讓“一個人的堅持”變成了“一群人的接力”。
王敏智/攝(下同)
30載執帚 凈掃山階
林瑞方是黃巖區統計局的退休干部。1994年,他退休了,也就是在這一年,黃巖大橋建成通車。由于當時管理不足,垃圾遍地,橋孔堵塞嚴重。一到下雨天,橋面經常積水,過往的老百姓怨聲載道,這讓家住橋北的林瑞方“坐不住”了。
為了避開車流清掃大橋,林瑞方每天凌晨起床,套上件橘黃色熒光背心,兜里裝著刮刀,肩扛兩把掃帚,3點上橋,一掃就是兩三個小時。林瑞方這一干就是3年,1000多天,從未間斷。
這僅僅是故事的開始。1997年,林瑞方的身影出現在九峰方山的游步道上。方山植被茂密,夏季相對好些,一到秋冬,大把大把的落葉堆積在游步道上。林瑞方既害怕香煙屁股點著了落葉,又擔心行人踩到落葉打滑摔傷,天蒙蒙亮時,趁著山道上行人稀少,他就拿著掃帚,一掃就是三四個小時。
“掃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林瑞方說,這也是他的“樂在其中”。寒來暑往,這一掃就是17年。
2015年,因年事已高,林瑞方調整“戰場”,開始專注清掃九峰烈士陵園。九峰烈士墓主墓道有664級石階,俗稱“百步峻”,光聽名字就知道從這里上山并非易事。“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了繁榮、穩定的今天。我們翻身不能忘本,這就是我天天打掃烈士陵園的原因。”林瑞方熟練地拿出“藏好”的掃把,開始清掃。
“唰!唰!唰!”10年來,林瑞方的掃地聲,成為陵園獨有的節奏。
眾人接棒 共寫傳承
日子久了,九峰公園晨練的人、九峰山上往來的“爬友”很多都成了林瑞方的熟人,許多人誤以為他是環衛工人,但知道他故事的人,總會在相遇時,稱呼他一聲“老林公”。
九年前的一天,臺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直屬二大隊民警管春華在爬山途中偶遇林瑞方,在得知當時已是86歲高齡的“老林公”一直在堅持清掃游步道,深受觸動的他硬是從林瑞方手中“爭”下了掃把,接過義務清掃游步道的“接力棒”,成了大家口中的“掃地警”老管。
為了方便清掃,管春華習慣將掃把“藏”在路旁的一道墻縫里。今年6月的一天,管春華發現他的掃把不見了。原來,他“藏”的掃把被市民沈軍輝捷足先登“借”走了,這是第一次有人跟他爭掃把。
“我每天都在這里鍛煉,看到管老師在這邊義務清掃,我被他的精神感染了,所以也拿起掃把來掃一掃。”對于喜歡爬山鍛煉的沈軍輝來說,干凈整潔的臺階為他營造了安全、舒暢的鍛煉環境。從此,他便跟著管春華一起做起了公益。
再后來,管春華經常藏掃把的地點被“泄漏”,“搶”掃把的人越來越多,爭到手的機會卻越來越少。“一天兩天誰都能做到,但堅持到底很難得。”市民曾啟順說,每當看到干凈的臺階,就知道“林瑞方們”已經來過了。
94歲的林瑞方說,只要身體好,就會一直掃到老。而在他身后,管春華、沈軍輝、張番、王晨……一個又一個接過“掃把”的人,正跟隨他的腳步,行走在黃巖的山間街巷。一把掃帚,掃凈了山道,更掃亮了人心。30年的堅守,不僅讓黃巖的山更青、路更凈,更讓“奉獻精神”在這座城市生根發芽,代代相傳。
原標題:《94歲老人義務清掃30年,掃禿千把掃帚,只因為……》
欄目編輯:黃佳琪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毛麗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