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站的閘機為啥‘裝反’了?”
最近,桐梓林站D口閘機引起大家注意
但閘機“反裝”后人們進出站反而更快了
這是咋個回事呢?
本期《市民回音壁》
將聚焦地鐵閘機的升級改造
帶大家了解從容出行的“小秘密”
快跟鐵鐵來一探究竟!
桐梓林站處于人南路四段、桐梓林路交匯
毗鄰新希望大廈、四川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以及四川省腫瘤醫院等人流密集區域
工作日,該站早高峰(08:00-09:00)
乘客集中出站,客流7300余人次
晚高峰(18:00-19:00)
乘客集中進站,客流5100余人次
“早出晚進”潮汐客流特征明顯
目前因C口施工打圍
D出入站壓力較大
工作日還會出現“超高峰”現象
08:45-09:00
15分鐘內出站客流2300余人次
18:05-18:20
15分鐘內進站客流2200余人次
D口出站閘機有7個
進站閘機有8個
盡管車站通過提前預判客流
采取了現場引導等分流措施
但乘客通行效率仍有進步空間
那么,可以增加進出口閘機嗎?
經過實地摸排、數據分析
增加實際設備不具備現實條件
但有一種方法,可以增加閘機通道
那就是將閘機的單向功能改為
“能進能出”的雙向功能
簡單來說,以早高峰為例
車站在原有7個出站閘機的基礎上
將另外的3個進站閘機調整為“出站模式”
一共10個出站閘機讓大家高效出站
到了下班晚高峰
車站在D口原有8個進站閘機基礎上
將另外的3個出站閘機改成“進站模式”
一共11個進站閘機讓大家更快回家
而其他時間
所有閘機恢復正常模式
閘機方向細微調整、“潮汐式”靈活切換
讓乘客出行出行效率和體驗大幅提升
示意圖 早高峰閘機臨時調整“出站模式”,另設一臺閘機根據乘客需
“優化后,乘客排隊時間大幅降低
但個別乘客由于原有出行習慣
對‘閘機單改雙’提出了疑問
‘還能不能有更靈活的方式?’”
工作人員說
結合乘客的實際出行體驗
車站在“雙向閘機”中
專門設置了一處“靈活閘機”
即,根據客流進出情況
靈活調整閘機“進出”方向
實時“可進可出”
目前,桐梓林站D口
早高峰最大出站能力增加了3000人次/小時
晚高峰最大進站能力增加了4500人次/小時
閘機改造后,乘客有序過閘
從“單向”到“雙向”
從“固定”到“靈活”
桐梓林站閘機改造的背后
是成都地鐵對乘客需求的
精準洞察與快速響應
截至目前
該站區已根據市民反饋意見
調研并推出10余項服務優化舉措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以來
成都地鐵將“開門教育”作為破題關鍵
通過搭建溝通橋梁、廣泛征集意見建議
持續提升市民乘客出行體驗
后續,成都地鐵不斷聚焦民生關心關切
努力辦成更多可感可及的民生實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