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今年的大暑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炎熱潮濕的時節,此時暑濕交加,人體易感煩悶乏力,一杯醇香的黃酒,正是“解暑良方”。
一、以溫克濕
黃酒以五谷為骨,酒曲為魂,經數九伏天的發酵,自帶三分溫潤七分通透。中醫典籍《本草綱目》記載其“厚腸胃、潤肌膚、散寒濕氣”的功效,更妙的是黃酒富含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三伏天濕氣纏身,一杯黃酒入喉,既能喚醒沉睡的脾胃,又能把淤積的濕濁悄悄帶走。
二、三問三伏
01、天這么熱,喝溫酒不上火嗎?
懂行的人都知道,三伏的熱在體表,內里卻因貪涼藏著濕寒。黃酒性溫不燥,像給身體添了把小火,慢慢燒去積濕,比猛灌冰飲實在多了。
02、哪種黃酒更適合三伏天?
年份短的新酒清爽,適合冰鎮;五年以上的陳酒醇厚,煮著喝最妙。若是能尋到青梅、桑葚做成特制調味黃酒,更是解暑開胃神器。
03、每天喝多少合適?
古人講究 “小酌怡情”,大暑天每次一兩足矣,佐著糟毛豆、鱸魚,便是最愜意的黃昏。
三、三宜三忌
01、宜· 慢品養生
“飲慢酒,細品慢嘗,體會其味”——遵循傳統 “五訣” 智慧。每日100毫升內為佳,佐以清淡小菜(蔬菜、豆制品),減輕腸胃負擔。
02、宜· 創意調飲
- 黃酒煮姜絲:驅寒濕,解空調冷氣之害。
- 冰鎮話梅黃酒:酸甜生津,消暑開胃。
- 草本黃酒:添薄荷、菊花,增清涼屬性。
03、宜· 時辰有度
傍晚小酌最佳,避晨起“早酒傷身”之忌,避免空腹刺激。
01、忌· 過涼過量
冷藏不可低于4℃,防寒傷脾胃;濕熱體質者減量,單次不超50毫升。
02、忌· 混飲強飲
“混飲易醉,強飲傷身”——古訓 “七忌” 警示,更忌與辛辣食物同食,加重內熱。
03、忌· 酒后沖涼
汗出淋漓時沖冷水澡,毛孔驟閉易致“陰暑”;酒后洗澡更可能引發低血糖休克。
三伏雖熱,卻也是扶陽養生的黃金期。一壺黃酒的溫度,能給疲憊的身心、虛寒的脾胃以溫柔的呵護。
這個大暑,別讓三伏天的炎熱困住腳步,來杯黃酒,感受這份獨有的愜意與舒適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