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重養生,避病一整年。
大暑時節,炎熱到了極致,此時雷雨頻發,暑氣蒸人。
暑邪和濕邪交替并存,我們的身體也面臨著巨大的考驗。
“冬病夏治”,養生從此刻開始......
01
三忌
1.忌早上運動
大暑時節最忌早上運動,應少動多靜。
早上人體血壓較高,此時運動容易發生危險。
可以選擇在傍晚做一些運動量小的活動,如散步、垂釣、室內游泳等。
避免運動過后出汗過多,從而損傷身體機能,對身體造成傷害。
即便是進行散步、游泳等相對溫和的運動后,也要及時的補充水分,以溫水最佳,切忌喝冷飲。
2.忌熬夜
大暑炎熱,夜晚難以入睡,長時間睡眠不足會使抵抗力下降,更容易生病。
熬夜也會增加脾胃的負擔,影響食欲與身體健康。
因此,大暑節氣更要保證睡眠的充足。
不僅要調整夜晚的作息時間,更要養成睡午覺的習慣。
午覺可以緩解疲憊與身體壓力,建議午覺時間控制在30分鐘~1小時之間。
3.忌情緒大起大落
天氣悶熱潮濕,會令人心煩意亂,情緒波動過大。
從而產生五內郁結,食欲不振的現象,這其實都是“情緒中暑”的癥狀。
天氣越是炎熱,越要保持內心的平和。
很多疾病都是壞情緒帶來的,遇事不怒,不煩,不急躁,只有心靜才能保證自身健康。
夏季要注重以心靜來養心,調節情緒,可以練練書法、讀讀書、學學瑜伽等。
02
三 宜
1. 宜吃姜
“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
夏季燥熱,人們喜歡吹空調、喝冷飲,身體中寒氣聚集,影響健康。
姜可促進血液循環、驅寒氣、增強免疫力,可使身體中的寒與熱達到平衡。
但是吃姜也要適度,小心上火。
可將生姜切片與紅糖一起熬煮,效果更佳。
2.宜出汗
出汗是排毒的最好方式。
夏季,暑熱濕氣積聚,出汗能將積累在身體中的燥熱、寒濕排出,改變身體狀況。
這時,千萬不要一味的吹空調、吃冷飲,錯過了排除體內毒素的黃金時期。
出汗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熱水泡腳、適度的運動等。
3.宜補鉀
夏季人體出汗較多,容易導致鉀元素的缺失。
如果體內缺鉀,會讓人感到疲倦無力,精神不振,還會造成身體機能的紊亂,引發中暑等不適。
所以,夏季補鉀至關重要。
香蕉、菠菜、海帶、茶葉、紅豆等都是補鉀的最好選擇。
03
三秘訣
1. 艾葉泡腳
艾葉泡腳不僅能改善睡眠質量,還能祛除體內濕氣。
將適量艾葉與水放入鍋中熬開,倒入盆中,等水冷卻到腳可以接受的溫度時,便可開始泡腳。
泡到身體微微出汗即可,切記水溫不可過高,防止燙傷;泡腳時間也不可過長,否則容易引發供血不足。
泡完腳后,也可按摩涌泉穴,達到驅寒祛濕的目的。
2. 喝清心茶
茶葉中的茶氨酸具有鎮定安神的作用,應對夏季內心燥熱很是有效。
此外,茶葉中富含豐富的營養物質,夏季在室內喝茶不僅能靜心,還能達到避暑的效果。
其中,清心茶最適合夏季飲用。
將百合花、金蓮花、金銀花一起泡開,成為清心茶,清熱解毒、去除心火。
喝茶可以選擇熱茶也可選擇冷泡茶,但不可過于貪涼。
3.冬病夏治
古往今來,“冬病夏治”一直有其科學依據。
夏季炎熱,出汗排毒,不好的東西自然會從身體中排出去。
再加以正確合理的生活習慣以及食物進補,可以增強人體抵抗力及免疫力。
若是在夏季養好身體,固本培元,便會在冬季減少疾病的復發。
比如:哮喘、過敏性鼻炎、氣管炎等疾病,在夏季保養最好。
伏天重養生,避病一整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