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主任,我的手終于能抬起來梳頭了!”
在澳門鏡湖醫院的病房里,60歲的陳女士(化名)舉著曾經腫脹變形的右臂,眼里充滿喜悅。這位與淋巴水腫抗爭五年的乳腺癌術后患者,從未想過困擾自己多年的“大象臂”能在手術后短短幾天內明顯消腫。
連抱孫子都難
她被手臂“困住”了
五年前,陳女士因乳腺癌接受乳房切除及腋窩淋巴結清掃術。術后幾個月,右臂出現輕微腫脹,后來發展到端鍋費勁、手指腫得戴不上戒指。病情進展后,整個右臂從肩膀腫到指尖,皮膚厚實粗糙,還反復感染。澳門鏡湖醫院為她制定了穿戴壓力衣、進行手法淋巴引流等保守治療方案,可腫脹只能暫時緩解,很快又會復發。
“最難受的是心理煎熬。” 陳女士說,看著變形的手臂,她不愿出門,連抱孫子都抱不了。在澳門,像她這樣的患者不少,因當地從未開展過LVA手術,很多人只能遠赴香港等地就醫,花費高且奔波勞累。作為澳門歷史悠久、規模大的綜合性私立醫院,鏡湖醫院致力于提升醫療水平,卻受技術壁壘和區域醫療環境限制,始終未能突破這一治療瓶頸。
近日,浙江省人民醫院乳腺外科李永峰副主任醫師與超聲醫學科魯科峰醫師組成的專家團隊抵達澳門,為包括陳女士在內的多位患者實施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LVA)。術前,團隊借助淋巴管超聲造影與ICG熒光淋巴成像技術,精準定位到陳女士手臂內直徑不足0.8毫米的淋巴管,這些因長期阻塞而擴張變形的纖細管道,正是水腫的根源。
“米粒上繡花”
“浙江技術”落地澳門
手術室內,李永峰在顯微鏡下用特制顯微器械,將病變的淋巴管與附近小靜脈吻合,“這就像在米粒上繡花,每針要精準到0.1毫米。”過程需手眼高度協調,稍有不慎就可能損傷脆弱血管壁。數小時精細操作后,多組淋巴管-靜脈吻合完成,阻塞的淋巴液有了新“引流通道”。
術后第一天,陳女士右臂緊繃感明顯減輕;第三天,手指能彎曲握拳;一周后,腫脹消退明顯,穿衣、梳頭等簡單動作可輕松完成。“醫生護士每天來查看我的恢復情況,還教我康復鍛煉,說以后不用跑遠看病了,這比什么都強。” 陳女士欣慰地說。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接受治療的多位患者均為淋巴水腫病程超過五年的中重度病例。通過手術,他們的腫脹明顯緩解,生活質量大幅提升,療效持續穩定。“這充分證明了超顯微外科技術在處理復雜慢性淋巴水腫中的先進性與實用性,也為未來更多難治性疾病的跨區域協作提供了可復制的模式。”李永峰表示。
如今,陳女士手臂持續恢復,澳門鏡湖醫院首批接受 LVA 手術的患者已順利出院。浙江省人民醫院專家團隊帶來的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LVA)——這項在澳門首次落地的前沿技術,填補了區域醫療空白,也讓更多患者看到重獲正常生活的希望。
未來,浙江省人民醫院將繼續積極參與大灣區醫療協作,支持澳門及周邊地區專科建設、人員培訓與科研創新,以技術賦能醫療公平,為建設“健康中國”與“健康灣區”貢獻力量。
乳腺外科
浙江省人民醫院乳腺外科為醫院重點學科,浙江大學醫學院、溫州醫科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等醫學院校本科生教學、實習和研究生培養基地及省地市級普外科專業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的主要培訓中心。醫療范圍:乳腺增生病、乳腺炎、乳房纖維腺瘤、乳管內乳頭狀瘤等乳腺良性疾病的診斷、藥物治療及乳房良性腫瘤的切除術;乳腺癌、乳房肉瘤等惡性乳腺疾病的診斷和綜合治療。其中惡性腫瘤的綜合治療包括根治性保乳術、改良根治術,前哨淋巴結活檢等手術治療、化學治療、內分泌治療和生物治療。
李永峰
浙江省人民醫院乳腺外科主任助理、越城院區病區主任,副主任醫師
擅長:全腔鏡微創乳腺癌保乳根治術、改良根治術、乳房再造術、乳腺腫瘤微創旋切術、男性乳腺發育以及淋巴水腫外科治療。
門診時間
朝暉院區:
專家門診:周四全天,周六上午
越城院區:
精英門診:周一下午
專家門診:周一上午,周二上午,周三上午
部分圖片來自攝圖網及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