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博弈再升級!五角大樓突然宣布全面禁止中國工程師參與美軍云端服務項目,微軟、多家承包商緊急響應,中國籍技術人員被強制“清退”。這場看似針對“網絡安全”的行動,背后隱藏著怎樣的政治算計?中國技術真的威脅美軍安全,還是美國又一次借題發揮的“政治表演”?
事件回溯:從“正常合作”到“緊急封殺”的荒誕劇
7月18日,美國國防部突然宣布一項禁令——全面禁止中國工程師參與五角大樓的云端服務項目。微軟、多家科技承包商迅速跟進,要求中國籍員工“立即退出”。這場被稱為“五角大樓數字清洗”的行動,將中美技術博弈推向新高度。
特朗普(資料圖)
事件的導火索,源自美國調查新聞組織“ProPublica”7月18日的爆料。該組織聲稱,微軟過去近10年允許中國工程團隊維護五角大樓高度機密的云計算系統。盡管微軟設有“數字護衛”計劃,但該計劃被指“缺乏評估中國工程師技術風險的能力”,可能讓“惡意代碼”滲透美軍系統。消息一出,美國朝野震動,五角大樓成為眾矢之的。
美國防長赫格塞斯迅速表態,展開為期兩周的檢視,明確“中國工程師不得參與任何防部云端技術服務”,并承諾“持續監測防御網絡威脅”。承包商們也緊急切割:微軟率先宣布停止任用中國工程師為軍方提供技術支持;其他科技承包商跟進,要求提交中國籍員工合作名單并接受審查。更荒誕的是,美國農業部同步行動,以“國家安全”為由解雇約70名合同制外國研究員(含大量中國籍博士后),中斷防治牛肉毒素疫苗等關鍵科研項目。
這場禁令并非孤立事件。此前特朗普政府已限制中國工程師參與美軍項目,農業部、國防部等多部門聯動,試圖通過“全面封殺”切斷中國技術與美軍體系的關聯。
深層動機:美國“恐華癥”的政治邏輯
美國政客的“恐華”根源,在于對中國快速崛起的“戰略恐慌”。美國調查新聞組織“ProPublica”在報道中直言不諱:中國GDP總量持續攀升,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中國在5G、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領域突破美國壟斷,尤其在軍事科技領域(如高超音速武器、網絡戰能力)的進步,令美軍方“如坐針氈”。
五角大樓(資料圖)
更值得警惕的是,美國部分政客將中美競爭簡單等同于“陣營對抗”,沿用冷戰時期“非友即敵”的邏輯。微軟“數字護衛”計劃的核心設計,是通過美國本土持安全許可的員工監督海外工程師操作,確保其無法直接訪問敏感數據。微軟前副總裁普拉迪普·奈爾指出,該計劃設置了審計日志、命令審核等多重安全措施,“剩余風險極小”。然而,美國政客卻刻意忽視這一事實,將中國工程師的正常技術支持污名化為“網絡間諜”,煽動公眾對“技術滲透”的恐懼。
此次禁令與特朗普政府的“訪華博弈”密切相關。特朗普上任半年后釋放訪華信號,試圖緩和中美關系以爭取國內支持;但美國政客為阻止其“對華軟弱”,通過制造“安全危機”施壓,迫使防部采取強硬行動。
事實真相:“數字護衛”與美國“雙標”的荒誕
微軟“數字護衛”計劃的安全性被刻意忽視。該計劃通過美國本土員工監督海外工程師操作,確保其無法直接訪問敏感數據。微軟前副總裁普拉迪普·奈爾強調,該計劃設置了審計日志、命令審核等多重安全措施,“剩余風險極小”。然而,美國政客卻選擇性地無視這些事實,將中國工程師的正常工作污名化為“威脅”。
更諷刺的是,美國自身卻存在嚴重的“雙標”行為。此前美國曾頒布中國無人機禁令,但FBI等部門仍因“無替代品”私下使用中國無人機;此次微軟事件中,若找不到合格的美籍或本土工程師維護五角大樓老舊系統(60%依賴外包),“禁令”或將淪為“一紙空文”。歷史案例更令人啼笑皆非:美國“航天之父”馮·布勞恩曾是納粹成員,卻因技術能力被重用;馬斯克團隊大量雇傭中國籍工程師,推動特斯拉等企業發展。美國對“技術能力”與“國籍身份”的雙重標準,暴露其“選擇性包容”的本質。
白宮(資料圖)
面對美方指控,中國外交部多次聲明:中方一貫反對并依法打擊黑客攻擊行為,敦促美方停止利用網絡安全問題污蔑抹黑中國。事實上,美國才是全球最大的“黑客帝國”——從“棱鏡門”到“酸狐貍網絡攻擊平臺”,美國長期對別國實施網絡監控和竊密,所謂“中國威脅”純屬“惡人先告狀”。
影響與反思:封殺中國技術的“反噬效應”
美國對中國技術人員的排斥,本質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國防信息系統局報告顯示,美軍60%的老舊系統依賴外包維護(中國、印度工程師占多數)。若全面封殺外籍人員,這些系統可能因缺乏維護而癱瘓。此前采購和使用無人機的“騷操作”表明,風波后可能恢復正常,五角大樓老舊系統仍需維護。
這場“數字清洗”或許能暫時煽動恐慌,但終將被歷史的洪流淹沒。中美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科技領域的合作與交流符合雙方根本利益。美國若繼續沉迷于“零和博弈”,最終只會加速自身衰落;唯有摒棄冷戰思維,回歸理性對話,才能實現“競合共贏”。
五角大樓的禁令,是美國“恐華癥”與政治操弄的產物。中國工程師是否威脅美軍安全?事實給出了答案——所謂“風險”不過是政客炒作的借口。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技術脫鉤沒有贏家,對話合作才是破局之道。這場鬧劇終將落幕,但美國需要反思:當“國家安全”淪為政治工具,誰才是真正的受害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