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敢不敢滅了俄羅斯?從紙面實力來看,北約30個國家加一起,軍費是俄羅斯的20倍,真要打群架,俄羅斯肯定吃虧,可問題是,打架不是比誰錢多,真動起手來,后果誰都承擔不起。
俄羅斯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器庫之一,大約有6000枚核彈頭,而且俄羅斯明確表示,如果在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時候,他們可能會動用核武器。
北約有三十多個成員國,這些國家看似都有非凡的能力,但國家的想法并不是完全統一,如果想要完全調動的話也很難。
德法很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能源,而且也不愿意卷入和擁核大國的直接沖突中,雖然美國是北約的主導者,但全面戰爭也會給他帶來巨大的傷亡而后經濟損失,這一點違背了他的戰略利益。
雖然俄軍在俄烏戰場上的表現沒有預期那樣好,但其陸軍和空軍以及導彈部隊還具備著很強的反擊能力。
如果北約進攻俄羅斯,將會面臨很高的人員傷亡以及軍事裝備的損耗,而且戰爭可能會長久化,戰爭規模可以和二戰相媲美。
如果北約主動攻擊俄羅斯,那么現在的國際秩序也會受到破壞,世界上不止有歐洲,亞洲也不是吃素的。
屆時中印可能會調整戰略,雖然選擇的戰隊還是未知數,但可以肯定的是,陣營對抗肯定會更加廣泛,全球的經濟、能源和其他貿易供應鏈也會受到毀滅性沖擊。
北約雖然霸道,但他們也不是傻子,而且北約各國看似聽話的跟著美國走,但實際上這些國家之間的矛盾單拎出來也是一臺戲。
當時北約的成立本身就是為了針對蘇聯,雖然蘇聯在后期變成了俄羅斯,但本質上并沒有任何改變,核武器和軍事力量依舊存在,所以北約還把他視為潛在的威脅。
冷戰結束后北約并沒有解散,因為他們想到了一個新“玩法”,那就是擴張,雖然他們口頭上承諾過不會擴約,但口頭承諾和他們實際行動有什么關系,再說了當時的承諾誰聽到了?
于是北約就吸納了之前和蘇聯友好的國家還有他周邊的小國,北約就像是貪吃蛇,把俄羅斯周圍可以吃掉的國家全部吃掉了,只剩下俄羅斯這個大boss被包圍中間。
俄羅斯一向是個暴脾氣,他們肯定不會眼睜睜看著自己被吞噬,于是俄羅斯就向北約表達了強烈的不滿,但北約可不會停下。
俄羅斯向來追求周邊地區保持中立或者親俄態度,避免出現軍事聯盟直逼邊境的情況,可北約持續東擴已經讓俄羅斯吃去了太多緩沖地帶,甚至兩者已經出現了交接的局面。
俄羅斯的生存已經被威脅到了,這時候烏克蘭還在那條紅線上反復試探,俄羅斯必定不會坐以待斃。
北約有一個防御機制,北約國家在安全方面是綁在一起的,一個國家受到威脅,其他國家也要幫忙反擊,可盡管烏克蘭沒有加入北約也影響不了他們提供援助。
北約是全球最大的軍事聯盟,雖然東擴對他們來說是有利可圖的,但這件事情也讓眾多成員國鬧出了矛盾。
美國長期承擔北約70%以上的軍費,因為這件事情所以特朗普多次批評歐洲國家喜歡占便宜,他要求提升各國軍費。
軍費的事情是特朗普自己認為的,很過成員國的軍費就是湊數的,而且對于北約未來的發展各個成員國也自發的分成了兩派。
像法國這樣比較有名氣的國家就想減少對北約、對美國的依賴,但東歐國家就強烈反對,因為他們需要美國的保護。
在對俄羅斯態度上北約自然也分成了兩個派別,東歐vs西歐,主打和主和派,東歐國家比較小,所以他們把俄羅斯視為生死對手,他們主張強硬對抗,甚至還請北約駐軍。
烏克蘭加入北約這件事情中,就屬他們支持的聲音最大,而德法這樣的西歐國家再怎么說也是有一些實力在身上的,他們害怕把俄羅斯逼急了給自身帶來威脅,所以他們就希望談話。
波蘭和英國積極幫助烏克蘭,甚至還拿出了遠程導彈這種進攻性的武器,這一舉動直接加深了兩派的分歧。
而且北約的戰略重點也不同,也可以說是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重點不同,美國想把重心轉向“印太”,而歐洲想注重自身的問題。
歐洲不滿美國的忽視,美國抱怨歐洲不夠積極支持,于是內部的矛盾也越來越大,所以進攻俄羅斯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如果北約想和俄羅斯改變關系,只能等到更換政權或者是國家內亂,但這根本就不可能實現,所以北約和俄羅斯只能處在不上不下的關系上。
信息來源:北約5國拒絕加入!俄羅斯宣布:終止!澤連斯基:烏軍擊退俄軍新一輪進攻——每日經濟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