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區楊行鎮香逸灣小區由三個獨立區塊組成,共計2554戶,常住人口近萬人。上半年,香逸灣黨總支錨定“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目標,以民生小事、實事為切入點,先后完成一系列小微改造,以“繡花功夫”推進社區精細化管理,實現小區環境“逆生長”,煥發新活力。
香逸灣居民區黨群服務站外立面微更新
“文化浸潤”滋養和諧鄰里
漫步逸境軒
正值盛夏,驕陽似火,但經過香逸灣517弄小區的紫藤花長廊,頓時感到一片清涼。517弄長廊改造工程是香逸灣小區“逸家”特色微改造的生動實踐。去年,針對居民反映的長廊破舊、不能遮風擋雨等問題,黨建引領“三駕馬車”協同發力,先后完成長廊整體翻新,加裝頂棚,獲得小區居民一致好評。
1.0版本改造前后
今年5月,香逸灣黨總支在深化“四百”大走訪工作中,積極回應居民提出的“希望小轉門處能有個歇腳的地方”的民生訴求,在去年完成頂棚加裝的基礎上,繼續對長廊進行全方位升級:增設休閑座椅、裝扮紫藤花廊景觀,更精心打造了家風家訓宣傳版面,在小區內弘揚清風正氣。通過在線征名集思廣益,長廊被正式命名為“逸境軒”,既彰顯“逸家”文化特色,又成為小區新晉網紅打卡地。
夜晚的逸境軒
逸韻時裝隊在此排練
“墻”勢出圈,“繪”聚流量
此前,逸境軒旁的非機動車地庫出入口道路坑洼,雨天還有積水問題,香逸灣黨總支通過實地勘察和多方協調,對該路面進行了全面整修。
道路維修前
與此同時,通過創新社區治理模式,黨總支聯合專業團隊“麥繪”,組織居民共同參與地庫出入口彩繪活動。以“共繪家園”的形式,讓冰冷的墻面變身藝術畫廊,生動詮釋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理念。
彩繪前后對比
除險加固,便民利行
在517弄小區,有一座承載著居民記憶的景觀小橋。多年來,這座小橋歷經風吹日曬,出現了木板破損、圍欄松動等安全隱患,影響了居民日常散步通行,“微改造”行動迅速展開。
517弄小區危橋修復前
木板修復、刷漆,加固安全圍欄,修復后的小橋不僅消除了安全隱患,更以嶄新的面貌重新融入小區景觀,變得“既安全又漂亮”。
修復后
“匠心改造”扮靚小區顏值
平凡一角華麗蛻變
香逸灣小區58弄西門大草坪邊上,最近有了新變化!原來老舊的變電站區域經過一番精心改造,現在煥然一新。針對居民反映的變電站防腐木及隔離板老化問題,以及大草坪周邊缺乏休憩設施的需求,黨總支迅速行動,全面油漆翻新、精心選購安裝休閑座椅、鋪設仿真草坪……不僅解決了安全隱患,更以點帶面打造出集功能性、美觀性于一體的社區微景觀,讓原本平平無奇的角落變身居民茶余飯后的休閑好去處。
“社區小先生”化身環保小衛士
維護周邊環境衛生
破舊涼亭以心換新
在香逸灣128弄小區居民的翹首以盼中,一座承載著鄰里溫情的涼亭完成了它的華麗“蝶變”。經過精心修繕的涼亭不僅面貌煥然一新,更通過居民民主投票被賦予了飽含深意的名字——“逸馨亭”,寓意著“逸家”社區的溫馨與美好。
這座涼亭的蛻變,不僅是社區環境的提升,更成了連接居委與居民的“連心橋”。如今,這里既是老人們話家常的休閑天地,也是孩子們嬉戲玩耍的歡樂角落,更是社區開展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涼亭功能的多元化,讓這個小小的空間煥發出大大的活力。
“多元共治”繪就幸福圖景
“逸家”地標更新、垃圾點位美化、下沉式廣場座椅彩繪……美好生活是民心所向,也是幸福所在。香逸灣黨總支聚焦“關鍵小事”,用小寫意的筆觸織出一幅幅“小而美、微而妙”的幸福畫卷。未來,還將一如既往地著眼民生實事,匯聚智治合力,共繪“美好社區”新答卷!
月參觀人數破萬!不收門票、好吃好逛,寶山這家博物館你去過嗎?
新添“超級神探”,寶山百姓享精準醫療服務
2.48公頃的生態留白:寶山這座公園寫給城市的綠色情書
通訊員:顧穎飛
編輯:頡廉杰
資料:楊行發布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寶山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