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全國多地進入了“高溫燒烤模式”。
山東某地,拖鞋直接被地表溫度熱融化;
湖北黃石,鋼化玻璃直接被熱爆炸;
河南,河北,陜西等地直接迎來了地獄級溫度,當地網友紛紛吐槽:簡直沒法活了!
一場大規模的高溫模式,正在席卷祖國大陸的大部分地區。
而我所在的城市長沙,也正在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高溫烘烤。
“熱得要命”不再是一句夸張的玩笑話,而是事實!
前幾天,長沙一個姓劉的老太太,就因為重度中暑差點死在自己家里。
劉奶奶平時就是個相當節儉的老人,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花,遇上高溫天氣,她總覺得自己還能扛一扛,為了節省電費,她空調都是扛著不開。
7月11日那天中午,劉奶奶在家里午睡。
她跟之前一樣,沒開空調,只有一臺風扇在吱吱呀呀地轉動著。
可這次,她沒有像往常一樣醒過來。
兒子覺得奇怪,怎么睡了5個多小時還不醒?母親從不會睡這么久的午覺。
他走近一看,頓時人都傻了:劉奶奶渾身滾燙,已經沒有了知覺,不管怎么喊她,推她,都沒有回應。
兒子趕緊打了急救電話,救護車將劉奶奶緊急送到長沙某醫院的急救中心。
而此時的劉奶奶,情況相當兇險!
她的肛溫高達42℃,神志昏迷,呼吸急促,大小便失禁,對外界刺激也毫無反應,全身器官如同被慢火炙烤。
醫護人員一看便知:這是重度中暑導致的熱射病!
吸氧、心電監護、開通多組靜脈通路進行補液,用冰毯降溫……醫護人員開始了跟死神的搏斗。
因為年齡較大,加上這次病情實在太危險,她在重癥監護室整整住了3天后,才轉危為安。
劉奶奶想起當時的情形,仍然心有余悸:
再怎么省也不省空調費了!
這是70多歲的她,用生命換來的教訓,她那刻在基因里的節儉,在這個夏天差點讓她送了命。
中暑一旦進入熱射病階段,體溫的調節系統就會徹底崩潰,導致多個器官功能障礙,死亡率高達60%,非常兇險。
“熱死人”這句話,真不是說說而已,是真要命的。
專業人士指出,當環境溫度超過35℃疊加60%濕度,人體就像被套上保鮮膜的蒸籠,風扇吹出的全是致命熱浪。
所以,傳統的那種解暑方式,早就沒有任何效果了,反而會加速身上水分的蒸發,加速兇險程度。
這個劉奶奶為了省那幾十塊的電費,結果命都差點沒了,而在ICU三天,每天8000起步,加上檢查費,醫藥費,沒得3萬打不住。
這費用都夠吹一輩子的空調了。
很多網友深有共鳴,在這個視頻下留言:
很多老一輩就是這樣,抓了芝麻丟了西瓜,過分節儉,反而浪費更多。
那些精打細算造成的后果,可能埋著更大的雷,一旦觸碰,都是以生命和健康為代價。
節省節省,省出來的都是病。
這樣的事件在生活中真的太過普遍。
2024年夏天,大連的張奶奶從入夏開始,就一直舍不得開空調。
一問就是想給兒女子孫們省點兒錢。
不僅如此,78歲的她也總是閑不住,天天頂著大太陽出門干活,后來不小心中暑了。
在醫院里住了一個星期之后,總算不提“省電”這回事了。
還有這樣一個新聞。
62歲的老人在家帶孫子,高溫天氣不肯開空調,就硬扛,結果自己和孫子雙雙患熱射病。
孫子經過搶救脫離了生命危險,而老人可能以后都要躺在床上,成為植物人。
“能省則省”好像是刻在老年人身體里的一個概念,為了節省,他們無論多少匪夷所思的事都干得出來。
看過一個網友投稿。
一個八旬老太覺得在家做飯用煤氣太費錢,要求高齡的老伴兒上山去砍柴。
結果大爺因為下雨路滑,把腳給摔骨折了。
送到醫院后花了3萬多才勉強治好。
回家后,親戚們紛紛帶著水果來看望老人,因為水果太多吃不完,節儉的大媽決定先吃爛的。
結果爛水果吃完,原本好的水果也壞了。
就這樣,老兩口吃了一周的爛水果,硬生生把自己吃成了急性腸胃炎,又送去醫院了。
這次又花費了好幾千。
這真是以一己之力,差點給家里整破產了。
在這個視頻下,一個網友一針見血地說道:
經歷了這么多,這個大媽還是不會改的。
真的是這樣。
媒體人田冉曾說過:沒有原則的節儉,是誘發窮病的根源之一。
只想著省錢,卻沒有看到省錢背后蘊藏的巨大風險,于是省了小錢,卻花大錢去填補這個坑。
“有福不享,沒苦硬吃,沒病找病,有病硬扛,節約三五塊,多花三五千”,這是當下很多年輕人對自己爸媽的吐槽。
在這些視頻下,網友們紛紛現身說法,講述了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真實故事。
“為了省錢舍不得吃喝,結果病倒了去醫院輸營養液,花了1萬2。”
“婆婆舍不得花50塊請人把家里一根木材搬走,自己動手搬,結果骨折了,花了1萬多。”
“種紅薯累得住院,花了小2萬,隔年還不死心,又種土豆,弄得腰疼腿疼扎了半年銀針。
每天由兒子開車接送扎針,半年了,油費都不知道花了多少。”
“給孩子泡奶粉,舍不得益生菌干燥劑上面沾著的那點益生菌粉,直接把干燥劑丟奶粉里。
孩子直接住院,花了一兩千。”
“媽媽出門,下雨了打車也才6塊錢,非舍不得。
走路被雨淋得生病了,打了一針怕浪費錢,又停了。結果第二天又嚴重了。
就這樣反反復復搞了一個多月,成功把病毒傳染給自家孫子,孩子生病住保溫箱,花了一萬多。”
這種,就是典型的“無效節儉”。
他們的初衷是省錢,是節約,但最后,卻以“花更多的錢”結尾。
錢也花了,罪也受了,下次還干。
這就是當代很多老人的真實現狀。
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新聞:
開了的西瓜存放在冰箱里多日舍不得扔,結果吃了以后上吐下瀉,食物中毒,花了好幾千;
生病了舍不得去醫院,胡亂抓了把家里的藥吃,結果誘發了更大的病癥,住院花錢不說,人還遭老罪;
出去吃酒席,剩菜大包小包全部打包回家,吃不完放冰箱,全家都得吃上兩個星期的“僵尸肉”,最后集體送往醫院……
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把省吃儉用的錢,最后全部送到了醫院。
老一輩人成長在食物匱乏的年代,很多人的身上都刻著一種“享福羞恥癥”的烙印。
仿佛只要不吃苦,不節儉,他們就會被人恥笑,被人指指點點。
而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有的人會在“節省”中,獲得自我安慰,然后在家庭關系的博弈中,占領道德的上風。
“你看,雖然我不能掙錢,但我能省。”
“你雖然掙錢回來了,但沒我省錢家里能有這么好?”
他們就是這樣,企圖犧牲自己,來把這份愛的枷鎖套在孩子的身上,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不易。
但可惜,現在的孩子,早就不想接受道德綁架了。
刷到過一個視頻。
一個老人對孫子說:“我一早起來給你把飯盛好了,菜也做好了,我在家熱得要命都沒開空調,你知道是為什么嗎?”
孫子回答道:“那是因為你腦子有病,都熱成這樣了干嘛還不開空調?
這樣只能感動你自己,感動不了我任何一點。”
一句話噎得老人無話可說。
這種“沒苦硬吃”式的自我犧牲,根本不可能讓孩子有任何的觸動,反而只會讓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反感。
學會為健康和舒適的生活買單,在值得的事情上大方花錢,這不是浪費,而是物盡其用。
萬物有期限,生命不應該在過度節儉中白白浪費光陰。
那些你摳下來、省下來的東西,其實早就不再屬于你了。
儉不是目的,生活才是目的。
該省的時候盡量省,該花的時候大膽花,不要有負罪感,沒有任何一個東西,值得我們用生命和健康去換。
健康的身體,良好的心態,才是人生最昂貴的本錢。
PS.碎片化時代,堅持原創不易,歡迎在文章結尾給我們點一個【贊】+【在看】,你的支持就是繼續創作的動力!
識別二維碼 ★ 關注桌子
推薦閱讀(點擊藍色小字即可):
本文編輯:redision,排版:造夢。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系后臺。
愿世界上所有相同磁場的人都可在這里相逢。我是桌子,謝謝你的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