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劉娜
首發公眾號 | 閑時花開
這個夏天,我被一只腳困住了。
這事兒,要從6年前的那場意外開始聊起。
6年前的某個夏日傍晚,我從銀行辦事兒出來,心情愉悅地走在人來人往的人行道上,心里盤算著買點什么菜回去做晚飯。
突然,一輛拉貨的三輪車從我身后躥出來,狠狠地撞向我的右腿,當場把我撞飛一兩米,一個嘴啃泥趴在地上,我右腳涼鞋鞋帶被撞斷,鞋子從腳上不翼而飛……
我趴在地上腦子短暫得一片空白后,發現周圍人都在憐憫地看著我。
文藝中年女人的好面子的細胞瞬間覺醒,我一個骨碌爬起來坐在地上,試圖讓自己看起來不那么狼狽。
這時,撞我的三輪車車主——一個六七十歲的男子慌忙停車朝我走來,搓著關節粗大的手囁嚅道:“傷著了沒有?傷著了沒有?要不要去醫院瞅瞅?”
我正想狠狠罵他兩句,抬眼看見他身上穿的印有某家電器品牌的T恤,肩膀處因搬運東西已劃爛兩個大口子,深色的褲子洗得發白,膝蓋處有兩個臟兮兮的鼓包。
我迄今對他的穿著記憶猶新的真相,是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就不忍了。
不僅不忍罵他了,也不忍讓他負責了。
我揣測出他是進城務工的農民工,開三輪車給人送貨,一天可能掙不了200塊。
他花白的頭發、干瘦的模樣和怯懦的眼神,讓我想起我鄉下的父親。
人就是這樣,一旦聯想到自己的父母,再硬的心也忽然變得柔軟起來。
這甚至談不上什么寬宏大度和心懷善良,僅僅是一種如此相像的情感投射。
所以當時,看著三輪車男子想著父親的我,掙扎著站起來,左腳穿鞋右腳不穿鞋地活動了一下,發現右腳雖然后腳跟被撞流血了,但并不影響我走路。
這時,路邊的好心人把我撞飛的右腳涼鞋撿回來,我索性把左腳涼鞋也脫了。
我光著腳拎著鞋,站在霞光滿天的夕陽下,周身披著一層金光,像極了一個“原諒世間一切可原諒之事”的女英雄,對三輪車車主揮揮手說“沒事兒,你走吧”。
然后,瀟灑地轉身離開。
這個夏天,當我的右腳再次腫脹得無法走路時,我曾質問過自己:
“如果時光重來,你會不會報警、去醫院,讓那個三輪車大叔為你負責?”
我沉靜許久后,得出的答案依然是:“不會。”
如果時光重來,如果車禍仍在,我恐怕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這,就是人生的真相之一:
一個人做出什么樣的選擇,種下什么樣的“因”,其實和他人無關,本質上源自自我內心的信念和價值觀。
我對那個大叔投射了父親般的情感,我就要為我這種移情付出代價。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更是證明了這一點——
回到家后,我的腳一開始并無大礙,但兩天后,開始出現不適。
這種不適,很難形容,不是劇痛,不是無法行走,而是一種來自骨頭深處的隱痛。
無聲又深切,細微又持久,隱隱作痛又如影隨形。
我當時工作很忙,就沒有去醫院,只是貼了幾天膏藥,然后感覺轉輕后,就馬不停蹄地忙活去了。
只是。
從那時起,我就漸漸發覺了一個真相:
每到陰雨連綿或雪花飄落的變天季,我的右腳踝就開始隱痛。
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只是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不適感。
類似于我們平常所說的“老寒腿”,只是我的是“老寒腳”。
這里面,藏著人生的又一個真相:
你身體某處的不適也好,你性格里的某個短板也好,都會在日積月累諸多事件的疊加中,成為你的脆弱之處。
直至成為你的致命問題。
所以,我的右腳從此踏上了多災多難的旅程——
5年前的某天,我穿著高跟鞋參加一個活動時,本來走得好好的,右腳突然崴了一下,搞得我差點摔跟頭當場出丑;
4年前的某天,我大雪天出門時,右腳突然一軟,我一個四仰八叉摔倒在冰雪里,幸虧厚厚的羽絨服救了我一命;
3年前的某天,我在醫院陪我父親看病,慌忙去取化驗單時,走到一個樓梯口,右腳一崴,我差點從樓梯上摔下來,幸好我機智地握住了樓梯扶手;
2年前的某天,我在地鐵站換乘地鐵時,右腳又突然作妖,就像別著一根筋兒一樣突然不能走路了,我使勁兒揉了揉右腿肚子和右腳踝后,它才恢復正常;
前不久的某天,我在小區門口散步,走到一個臺階處,右腳又又又又又崴了一下……
真真是,麻繩專挑細處斷,崴腳專挑傷腳崴。
然后,這個夏天,我回了趟老家,走了很多路,又回城里忙孩子中考的事兒,孩子錄取通知書下來后,我為陪讀又到處看房子租房子,每天兩萬步……
如此這番,前幾天我的右腳突然罷工:
腳踝處腫脹起來,腳跟部刺痛,整個右腳內側三角區都出現強烈不適感,搞得整條右腿都不自如得好像是安了假肢……
去醫院檢查,被確診為“內側腳踝三角韌帶損傷”。
因為是頑固性舊疾,醫生建議保守治療。
我貼膏藥、做理療、不再鍛煉躺平在家、放棄帶孩子出門旅行的計劃,整個人像一只因老病傷殘被同伴遺棄在孤島上的猴子。
我在這絕望中,一邊對那些上了年紀后不想旅游、不想出門、不想見人的老人們多了寬容和理解——
再美的風景、再好吃的大餐、再想見的人,在身體不便和隱痛面前,都黯然失色。
果然,人還是要趁年輕,身體好,能抗造,多出去浪啊。
一邊我又從自己的這只傷腳出發,咂摸出了“因果不虛”的況味——
我這只腳患上病痛,都怨6年前那個三輪車大叔的誤撞嗎?
表面看,那場意外是“因”。
但最根本的“因”,不是那場意外,而是我自己。
就算我不忍大叔賠我錢,但如果我在被撞后自己及時去了醫院,果斷采取治療,沒有在忙碌中怠慢自己,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時刻提醒自己“我右腳有傷”,然后不管是雨天走路、雪天出門、醫院辦事還是夜間散步,走路都小心一點再小心一點……
那也就沒有今天的疼痛大爆發。
我對大叔動了惻隱之心,但我對我自己卻不夠疼惜愛護——這才是整個事件中最根本的因果邏輯。
是我對自己不夠愛的疏忽大意、怠慢輕視、不以為然,讓我受過傷的右腳,在長達六年的時光里,于一次次舊傷加新傷的重復疊加中,從健步如飛變成了寸步難行。
6年前那次被撞只是最初的“誘因”,我對自己不夠愛的一次又一次的疏忽才是的“根本原因”。
當所有“因”聚集到一定程度,傷痛加重的“果報”就如期到來。
腳如此,人生何嘗不是如此——
不管是傷痛,還是誘惑,一開始都是一場看似無關緊要的不起眼的小事,然后在蝴蝶扇動翅膀的傳播下,我們內心對自我、對他人、對世界愛或不愛的信念,又疊加成“多因”。
一樁小事加一樁小事的“多因”,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
直至最后造成大廈將傾的悲劇,或者覆水難收的災難。
所謂“因果報應”或“因果不虛”,并不是說“一因釀一果”。
而是說,“一因”在時間、人力、發心和愿力的加持下,構筑起一系列因緣合和的鏈條。
最終在“多因成熟”中,帶來不可思議又必然達成的“果報”。
沒有什么事是偶然發生的,一切事都有前生今世。
沒有什么人是突然病倒的,一切病都有因緣合和。
6年前,我的右腳被撞了一下。
六年后,我突然不能走路了。
中間的一系列因緣合和,藏著我余生修行的重要功課:
對人慈悲,對己亦要珍重;
追求心靈的升級,亦要建設好肉身這座廟宇。
共勉。
周二安好。
感謝你讀到最后。
娜姐福利
點擊領取
【亞D同款深睡抱抱枕】
A類母嬰面料 柔軟親膚
雙波浪曲線設計 為側睡量身定制
閑時花開(ID:xsha369):作者劉娜,情感專欄作家,文藝也理性,溫柔也死磕。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和作者AI制作,特此說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