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十年重啟的國家層面的城市工作會議,不僅為中國城市發展與房地產行業劃定了轉型航向,更以政策信號為坐標,標注出未來財富版圖的重構路徑。當 “大規模增量擴張” 讓位于 “存量提質增效”,當 “棚改貨幣化” 的舊模式升級為 “城市更新 + 保障體系” 的新框架,財富創造的邏輯正從 “野蠻生長” 轉向 “精準深耕”。透過會議釋放的諸多信號,各細分領域的財富機會已然清晰,它們既根植于城市發展的現實需求,更指向經濟轉型的必然方向。
一、城市更新:從“拆建時代”到“運營時代”的萬億藍海
會議將 “高質量開展城市更新” 列為核心任務,標志著這一領域從 “配角” 躍升為 “主引擎”,其蘊含的財富潛力遠超傳統房地產開發。與2015年 “棚改貨幣化” 的簡單增量邏輯不同,本輪城市更新以 “存量提質” 為核心,衍生出 “改造 + 運營 + 服務” 的全鏈條機會。
在物理空間改造層面,城中村與危舊房改造將釋放巨量剛性需求。政策明確 “穩步推進” 這一任務,意味著未來五年全國將有超10萬個老舊社區進入改造序列,涉及建筑加固、管線升級、綠化優化等工程,直接帶動新型建材、智能安防、適老化設備等產業增長。例如,僅電梯加裝一項,全國市場規模就可達千億級,而具備模塊化安裝技術的企業將搶占先機。
在品質升級維度,“建設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 成為明確導向,第四代建筑(如垂直森林、空中庭院)的普及將重構住宅價值體系。這類建筑融合光伏一體化、雨水回收、智能家居等技術,其建設成本較傳統住宅僅增加10%-15%,但市場溢價可達30%以上,率先布局的房企與技術供應商將獲得超額收益。
更值得關注的是運營服務的增值空間。城市更新不僅是 “改房子”,更是 “改生活”,社區養老、托育中心、便民商超等配套服務的缺口,為連鎖品牌提供了下沉機會。以上海某老舊社區為例,改造后引入24小時社區食堂與智能快遞柜,周邊商鋪租金漲幅達40%,印證了 “空間 + 服務” 的財富創造能力。
二、房地產新模式:“市場 + 保障” 雙軌制下的結構紅利
會議提出 “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核心是完善 “市場 + 保障” 的住房供應體系,這一轉變將打破傳統 “買地賣房” 的單一盈利模式,催生多元財富增長點。
在保障房領域,保障性租賃住房與共有產權房的大規模建設,正在培育 “專業化運營” 新賽道。政策要求 “多主體供給”,意味著房企、城投公司、社會資本均可參與,而 “長期持有 + 租金收益 + 增值服務” 將成為主流模式。以深圳為例,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平均出租率超95%,年收益率穩定在 3%-5%,若疊加社區電商、家政服務等增值業務,回報率可提升至8%以上,這對于追求穩定現金流的資本而言極具吸引力。
在商品房市場,“改善型需求” 成為核心驅動力。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已超40 平方米,但戶均住房套數僅1.09套,“小換大”“舊換新” 的需求占比超60%。政策鼓勵 “高品質改善”,使得具備綠色認證、智慧社區、優質學區配套的房源更具保值能力。例如,北京某項目因采用被動式建筑技術(恒溫恒濕),二手房溢價較周邊小區高25%,印證了 “品質即價值” 的新邏輯。
三、縣域經濟與城市群:城鎮化下半場的增量空間
會議強調 “發展組團式城市群 + 以縣城為載體的城鎮化”,這一布局打破了 “重一二線、輕縣域” 的傳統思維,為財富下沉提供了新坐標。
在城市群層面,長三角、珠三角等都市圈的 “同城化” 進程將加速資源重組。例如,蘇州昆山與上海的軌道交通互聯后,昆山房價較周邊區域高出30%,而通勤圈內科創園區的租金漲幅達50%,這類 “區位紅利” 仍在持續釋放。對于企業而言,布局衛星城的研發中心、物流樞紐,既能享受低成本優勢,又能對接核心城市資源,成為性價比之選。
在縣域市場,政策首次明確其 “重要載體” 地位,將激活三類機會:其一,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帶來的住房需求,預計未來五年縣域商品房銷量年均增速可達8%,聚焦 “低密社區+本地配套” 的房企將分得蛋糕;其二,縣域消費升級,2024年縣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達7.3%,母嬰連鎖、新能源汽車下沉店、數字化家電等領域的滲透率不足20%,連鎖品牌的加盟擴張空間巨大;其三,特色產業集群,如浙江義烏的小商品、江西景德鎮的陶瓷,政策將支持縣域打造 “一鎮一業”,相關供應鏈企業可通過技術賦能提升附加值。
四、隱性機會:從安全底線到綠色轉型的跨界紅利
會議釋放的 “安全” 與 “綠色” 信號,暗藏容易被忽視的財富密碼。“嚴格限制超高層建筑” 將加速存量超高層改造,玻璃幕墻更換、消防系統升級等工程需求迫切;“推進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 則帶動地下管網監測、燃氣泄漏預警等物聯網技術的普及,相關傳感器企業已迎來訂單爆發。
在綠色轉型領域,“雙碳” 目標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建筑光伏一體化(BIPV)、地源熱泵、再生骨料等技術的市場規模預計2030年將突破萬億。例如,某上市企業的BIPV組件在舊樓改造中中標率超60%,2024年相關業務營收增長120%,成為政策紅利的直接受益者。
從城市更新的細枝末節到房地產模式的根本變革,從縣域經濟的下沉空間到綠色科技的跨界融合,本次城市工作會議勾勒的不僅是城市的未來,更是財富的新地圖。那些能讀懂 “存量提質”“品質優先”“民生導向” 政策語言的市場主體,將在這場轉型中占據先機 —— 畢竟,財富的本質從來不是追逐風口,而是與時代發展的脈搏同頻共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